消费的冷热,是反映经济动能强弱的重要指标。2023年以来,“消费复苏”成为了市场重点关注的话题,但这条复苏之路走得一波三折。
2023年初,消费出现回暖势头,但反弹不及预期强劲,随后又出现了消费疲软、消费欲望低迷、消费降级等现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4月至18.4%,但2023年的两年复合增长率在4月放缓;同时,一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仍未恢复至2021年水平。
上述低迷的走势在二季度延续,直至三季度暑期需求持续释放、促消费政策陆续出台,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才表现出改善。
进一步细分来看,必选消费和可选消费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复苏节奏,电影、旅游、餐饮、家电等各个行业的复苏冷热也各不相同。
财新选取重点行业,进行细致研究调查,刻画出不同领域的复苏特点,助投资者从微观到宏观感受消费复苏节奏,发现其中的价值机会。
投资市场淡看旅游业火爆
中国人三年积攒的旅游需求在2023年大幅释放,从新鲜出炉的上市公司半年报来看,OTA平台、景点运营、酒店等旅游产业链公司业绩均大幅提升。但火热的数据也透露出一个冷事实,人“走出去”的热情大于钱“花出去”,旅游消费降级的趋势体现在方方面面。
餐饮旺但人均消费下降
今年整体消费复苏缓慢,但线下体验类消费反弹迅速,特别是餐饮。从刚出炉的餐饮股半年报来看,在消费降级背景下,人们外出吃饭兴头足,但更省了。
零食行业消费降级
三年疫情对于低价买快乐的零食行业来说,并没有造成显著冲击,不少上市公司在疫情期间维持稳定增长甚至实现新的业绩突破。
但在经济复苏放缓、传统电商销售渠道式微以及消费主力群体发生更迭的新环境下,零食行业也面临消费降级和消费习惯转变带来的新压力。随着中报业绩披露完毕,各公司在转型速度上的差异可见一斑。
电影票房卖座但股价平平
暑假档刚刚结束,该档期票房刷新暑假档最高纪录,超过疫情前水平。据国家电影专资办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暑期档票房近206.2亿元,观影人次超5.04亿人次,为历史新高。
二级市场方面,传媒板块在今年三四月份受益ChatGPT概念大幅上涨,五月以来走势持续调整。
啤酒白酒都瞄准了年轻人
贵州茅台和瑞幸咖啡合作推出“酱香拿铁”产品,引爆社交媒体圈。不仅仅是茅台,白酒和啤酒行业的各大品牌近年均有通过跨界来扩展产品矩阵、扩大年轻群体影响力的动作。
需求弱复苏下,上市酒企今年以来的业绩表现如何?白酒、啤酒结构性变化有何不同,产品升级是否顺畅?
小家电业绩冷热不均
曾踩上消费升级,受益疫情居家办公场景风口的小家电,疫后也因消费降级、居家场景缺失等原因影响,有所降温。经过几年发展,部分小家电市场增量市场变存量,竞争更激烈,不少中高端小家电品牌降价保营收,利润被打薄。刚刚出炉的小家电半年报,冷热不均的业绩也印证了上述趋势。
化妆品仍处周期性调整
2023年以来,疫情冲击尚未完全消散,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化妆品行业仍处于周期性调整阶段。
券商认为,在后疫情及行业逐步步入内卷阶段,竞争将更加全面多维,渠道上淘系维稳、抖音建设放量;品牌上多梯队布局、第二曲线逐步兑现;品类上布局功效性护肤、胶原蛋白、彩妆等高景气赛道;产品上持续迭代推新、重产品力、重系列化大单品孕育的综合性品牌表现更佳,有望抢夺更多市场份额。
数据下载
进入财新CEIC库,可查看下载消费数据在内的海量经济指标。
相关阅读
true
flexible
1
【消费复苏深阅读】电影/旅游/家电等细分行业谁冷谁热?
https://file.caixin.com/static/mh5/images/prologo.jpg
https://deepview.caixin.com/topic/BQ02.000001339.html
https://file.caixin.com/static/mh5/images/prologo.jpg
【消费复苏深阅读】电影/旅游/家电等细分行业谁冷谁热?
在一波三折的消费复苏中发现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