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化债进展

2023年7月底,官方释放“一揽子化债方案”信号。同年10月,地方政府的特殊再融资债券重启并密集发行,用于偿还2018年之前财政部认定的、有紧迫到期偿债需求的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另外也偿还部分拖欠企业的账款。打响了方案落地后的第一枪。
而地方债务率较高的城市如何行动起来?各地化债成效如何?财新金融我闻对多个城市的表现进行了专题关注。

地方债务余额总览

自2015年新预算法实施起,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成为地方政府唯一法定举债途径。近年来地方债务规模快速扩大,根据财政部2024年1月30日发布的数据,2023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407373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58688亿元,专项债务248685亿元。
上述数据均为法定或称显性的地方政府债务,不包括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当前市场关注焦点之一是2023年发行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资债券置换隐性债务的政策,是否在2024年延续。这一置换政策空间来自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即限额减余额。
更多结合深度报道《化债难题》的地方债数据信息,尽在数据通专题《疫后首年地方化债难题》,点击即可阅读。

地方隐性债务膨胀

2008年实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4万亿”刺激计划以来,到2023年之前,中央已经四次摸底、四轮置换,但都未有效遏制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隐性债务持续增加。2018年中共中央曾统一部署隐性债务摸底和化解。此后五年严监管基调未变,但地方政府新增隐性债务的行为一直在持续。 据深度报道《怎样消化地方债》,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一度被看作中国经济应对外部冲击和领跑全球的两大重要法宝……三年疫情冲击加上房地产业突遭拐点后风险爆发,直接触发了城投融资平台也开始面临流动性危机,与中国金融体系更形成铁索连舟的困局。
地方隐性债务多由融资平台举借形成,因此市场大多使用“城投有息负债”来估算其规模,这一数据在2022年末约为55万亿元。不过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实际规模会小于此。 对于其规模的计算,基本思路都是将地方政府可能使用的举债渠道的债务余额相加,融资平台的贷款、非标、债券、政府付费型PPP项目、补充抵押贷款(Pledged Supplemental Lending,PSL)等都纳入考虑。 那么这些隐性债务问题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各类债务类型之间又有哪些区别和联系?来看这篇《何谓融资平台债务》。

城投债

城投债是地方融资平台作为主体公开发行的企业债和中期票据,其投资目的多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或公益性项目,并以土地增值收益作为还款来源。长期以来,地方政府会想尽办法保证城投债兑付,因此市场对于它刚性兑付的信仰根深蒂固。

银行贷款

非标债务

补充抵押贷款

更多关于新一轮PSL的重启信息,尽在数据通专题《重启的PSL》,点击即可阅读

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