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固态电池的角逐者
2023年以来,固态电池上车进程提速。车企选择的固态电池公司大体分为两类,一是高校产学研孵化企业,比如清陶和卫蓝;二是错过液态电池发展黄金期,希望借固态电池弯道超车、杀入赛道的产业投资者,比如上游资源公司赣锋锂业。这两类企业是过去几年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香饽饽”。
独角兽
中国固态电池领域两大“独角兽”公司近年内均完成了重要融资:据财新了解,清陶能源完成 G+ 轮融资,投后估值约达 260 亿元,投资方 15 家;卫蓝新能源去年底完成新一轮融资后,估值约 157 亿元,并计划 2025 年上市,目前投资人已挤入 29 家。
清陶能源
2016年诞生的清陶能源相继引入北汽、上汽、广汽等国有汽车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股东。今年5月,上汽集团(600104.SH)称将追加不超过27亿元投资,完成后间接持有清陶能源约15.29%股权,成其第二大股东。双方合资公司上汽清陶,目标在2025年固态电池汽车达到10万辆年销的规模节点。
卫蓝新能源
今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显示,卫蓝新能源新增为蔚来汽车(NYSE:NIO/09866.HK)电池供应商。6月,卫蓝将360瓦时/公斤锂电池电芯交付给蔚来。成立于2016年的卫蓝,长长的股东名单集合了一众造车新势力,穿透后单一最大股东是蔚来资本,持股14.96%。
上游产业龙头
赣锋锂业
2022年1月,东风推出E70电动车,搭载了赣锋锂业(002460.SZ)旗下赣锋锂电的半固态电池;同年12月,半固态电池车型东风岚图追光上市,其电芯和模组由孚能科技(688567.SH)提供;搭载赣锋锂电三元固液态锂电池的纯电动SUV赛力斯,计划在年内上市。
动力电池巨头
尽管电池市场的份额在不断离散,但宁德时代目前仍稳坐全球老大地位,截至今年8月,其全球市占率38%、国内市占率43.31%;一贯奉行垂直一体化策略的比亚迪,其电池九成自供,依赖不断增长的电动车销量,其国内动力电池市场份额从去年的23.45%增长到今年8月的29.27%。
目前,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电池巨头尚无动力大幅投入固态电池,但随时伺机在侧。这正是初创企业宝贵的三到五年窗口期。
宁德时代
“电池之王”宁德时代(300750.SZ)4月推出凝聚态电池,称其单体能量密度可达500瓦时/公斤,主要针对航空电动化场景,车规级应用版本年内也将具备量产能力,成本只在原液态锂电池基础上小幅增加。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否认这是固态电池,称采用了自研电解液,即用凝聚态电解质代替传统液态电解质,以提升充放电性能和安全性能。
车企的站队
在固态电池站队中,北汽产投、广汽资本和上汽集团均投资了清陶;吉利和蔚来、华为、小米等新能源车的新势力则选择投资卫蓝;东风和长安汽车投资了赣锋锂电;一汽则选择了辉能。
上汽
上汽集团是较早关注固态电池的中国车企,率先投资布局:2016年至2018年间入股Quantum Scape和另一家美国电池初创公司Solid Energy,同期上汽内部组建了固态电池开发团队;2020年、2022年还两轮投资了清陶能源。上汽计划从2025年上半年起,旗下子品牌智己、飞凡、荣威、MG将推出多款固态电池量产车型,整体量产目标10万辆。
北汽
北汽也较早关注固态电池。“2017年我们跟奔驰一起看了一家以色列快充公司,他们给了这家公司很大支持,回来后我们就扫描了整个电池行业。”北汽产投党委书记、执行董事贾广宏向财新表示,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在专利、团队、积累等方面都不逊色,加上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刚起步,“水大鱼大”。2018年,北汽产投做了投资清陶能源的决定。
蔚来
蔚来在固态电池上车方面也不遗余力。2020年末,蔚来在全球范围内筛选固态电池供应商,包括宁德时代在内诸多电池企业参与,最终卫蓝新能源在电池评测中获胜成为合作方。
东风汽车
东风汽车已在2022年初下线固态电池运营示范车,合作方是赣锋锂电。赣锋锂电当年发布数据称,其研发的混合固液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到260瓦时/公斤——不过这一指标尚不及最新的液态电池。
true
flexible
1
【周末深阅读】细看动力电池技术路径:谁是终极方案?机会窗口何在?
https://file.caixin.com/static/mh5/images/prologo.jpg
https://deepview.caixin.com/event/EVENT.000000097.html
https://file.caixin.com/static/mh5/images/prologo.jpg
【周末深阅读】细看动力电池技术路径:谁是终极方案?机会窗口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