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周刊》聚焦电池业的双雄争锋。 宁德时代依然是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第一,但想守住老大位置并不容易。身后有日韩电池大厂的追赶,有中国国内新老厂商虎视眈眈。尤其是新能源车和动力电池双料龙头比亚迪,凭借其自身新能源车销量爆发的带动,在动力电池市占率上步步紧逼。比亚迪已经不满足于动力电池“自供”使用,正在加快向外供应。双雄争霸会带来怎样的竞争场面?

两大电池厂战火胶着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下称“电池联盟”)统计,2023 年前七个月,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分别占据国内 43.1% 和 29.7% 的市场份额。韩国机构 SNE Research的数据则不太一样……
双方的比拼战火也已经蔓延到海外。2023 年上半年,宁德时代整体营业收入增速为 67.5%,其中海外业务营收同比增速高达 195%。比亚迪开始向特斯拉柏林工厂供应电池,计划在韩国与当地企业共同投资建设一座电池工厂。9 月 4 日,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和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也同时出现在德国慕尼黑车展上。 在下游新能源车肃杀的价格战气氛中,宁德时代凭借技术获得高溢价的努力越来越难奏效。一名二线电池企业人士判断,到了某个临界点,宁德时代肯定会挑起价格战。多年暗战终会变成正面碰撞……

磷酸铁锂和三元

若以技术路线划分,比亚迪是国内磷酸铁锂电池龙头,而宁德时代则是三元电池龙头,但也有磷酸铁锂电池产能。三元电池能量密度更高,技术要求、成本也较高,在安全性能上稍差。目前市面上高端车型多装车三元电池,而经济型多采用磷酸铁锂电池。 近年来,在动力电池上游原材料暴涨的背景下,磷酸铁锂电池凭借其经济性,以及比亚迪搭载“刀片电池”新能源车快速放量的推动,开始超过三元占了上风。 宁德时代希望“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发力超快充和换电、朝着电池资产运营商方向迈进,以期守住电池份额。 而伴随二三线动力电池厂商的崛起,车企们也有了引入其他供应商的选择,它们要考量供应链安全,也有对宁德时代强势话语权和产品溢价的不满……

价格战考验二三线厂商

今年以来,伴随新能源车销量增速边际放缓,动力电池厂商此前竞相大幅扩建的产能,很快显露过剩苗头。叠加整车降价压力,动力电池厂商也不得不跟随整车,变相降价抢市场。 走在最前头的宁德时代已经变相降价,向战略合作客户推介“锂矿返利”(后改为“锂矿共享”)计划,出让部分利润锁定合作车企电池采购份额。 降价让利,这场洗牌谁能顶得住?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业务毛利率为 20.4%,主要对手比亚迪不单独披露电池业务盈利情况。而2023 年半年报显示, 欣旺达(300207.SZ)、 亿纬锂能(300014.SZ)、国轩高科(002074.SZ)和中创新航的动力电池毛利率都低于20%,其他电池企业毛利率更是多为个位数……
有二线电池企业人士担心,宁德时代与比亚迪两家巨头正式交火之际,就是行业淘汰赛的发令枪响之时“,老大和老二打架,受伤的往往是其他排在后面的企业”。

破局或在新技术?

电池技术还有巨大的进步空间,一些新技术大规模应用后,有可能改写市场格局。 目前,市场上的预备技术呈百花齐放之态。2023 年 6 月,丰田汽车展示了多种新技术,电池最长续航里程可达到 1000 公里,充电时间也将大幅缩短至 20 分钟以内。丰田还在推动固态电池研发。而特斯拉正全力攻克 4680 大圆柱电池,力图提高电池性能并大幅降低成本。有产业人士称,中国企业并不擅长生产这类电池,它是日韩电池企业强项,也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现有产线风险所在。 随着磷酸铁锂材料的各项参数指标开发至天花板,新的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也被寄予厚望……
德方纳米( 300769.SZ )、容百科技( 688005.SH )等企业均已投产磷酸锰铁锂新产品。国轩高科( 002074.SZ )近期推出磷酸锰铁锂启晨电芯,装车后续航可达1000km。不过平安证券表示,目前磷酸锰铁锂多处于验证阶段,出货量较小。 以上所有的细节,点击这里阅读深度报道。

更多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