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半年报出炉,业绩分化明显。招商银行(600036.SH/03968.HK)行长王良表示,“既面临利率下行、利差收窄、盈利能力下降,又得保持商业银行合理的盈利水平,这是个矛盾。”
接下来银行业仍将面临诸多挑战: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仍有下调空间,存量个人按揭贷款利率调整即将启动;存款长期化趋势不见明显改善,负债成本难压降。此外,房地产、城投风险敞口仍是市场的主要顾虑。
解析银行业关键数据
当前,贷款仍然是国内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大头,而净息差收窄已经持续了一年多。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2023 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NIM)降至1.74%,较2022 年全年1.9%以上的水平明显下行。
为应对息差收窄压力,银行“以量补价”策略似乎越来越难以为继。量的增长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目前整体信贷需求不够旺。据央行披露,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 3459 亿元,同比少增 3498 亿元, 为 2009 年 12 月以来新低。其中企业部门贷款仅新增 2378 亿元,为近三年来低位;住户部门贷款减少 2007亿元,时隔两个月重现收缩。在资产荒的背景下,银行贷款投放“价格战”亦升级。
近期市场期待较高的存量按揭贷款利率调整即将启动。中金公司研报估算,总体平均利率下调幅度约为50BP,或拖累银行净息差7BP,不过存款降息和提前还贷减少能够部分对冲存量按揭降息影响。由于国有大行按揭贷款占比更高,存量按揭降息对大行影响相对更高,对股份行和区域行影响相对较小。
贷款利率下降的同时,银行的主要负债——存款的成本却居高不下。2022 年 9 月和 2023 年 6 月,在国有银行的带动下, 多数商业银行已经两轮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但多家银行半年报指出,存款定期化推升了上半年的存款平均付息率。随着8月21日1年期 LPR 调整,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过程或将开启。
银行业资产质量或有所企稳。 截至 8 月 31 日,已经发布半年报的 50 余家上市 银行中,二季度末整体不良贷款率较一季度末上升的 仅有 9 家银行,以城农商行为主,其中 7 家银行的增幅不超过 0.1 个百分点。
虽然不良率整体稳定,但重点领域的不良贷款率仍有分化,例如在备受市场关注的房地产行业。部分银行房地产行业贷款不良率已经有所改善,截至 2023 年 6 月末,中国银行境内房地产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 2.12 个百分点至 5.11%。招行对公房地产不良贷款金额为 196.44 亿元,同比增长 75.27%;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为 5.52%,同比上升近 1 倍,相比 2022 年末上升 1.44 个百分点。
更多数据
更多相关文章
true
flexible
1
【数据深阅读】银行业绩分化“十字路口”
https://file.caixin.com/static/mh5/images/prologo.jpg
https://deepview.caixin.com/event/EVENT.000000076.html
https://file.caixin.com/static/mh5/images/prologo.jpg
【数据深阅读】银行业绩分化“十字路口”
银行业半年报业绩分化明显,接下来还将面临哪些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