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证监会就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答记者问,融资端明确提出合理把握IPO和再融资节奏;投资端提出加大各类中长期资金引入力度,大力发展权益基金,引导公募自购等措施;交易端提出降低交易费用、研究延长交易时长等举措。 在监管推动下,多家公募基金宣布自购,超过100家上市公司公告回购股份,回购股份的金额从几千万元至几亿元不等。但仍有332家上市公司在8月发布拟减持公告。 中国资本市场30年的历史经验证明,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要标本兼治,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二者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资源配置、价格发现、风险管理等基本功能,持续优化市场生态,有效提升市场活力、效率和吸引力,实现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

A股指数走势和交易活跃度情况

进入8月下旬,A股一改2023年上半年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后的充沛信心,市场信心跌至冰点。上证指数在5月9日摸高3400点后,开始了漫漫下探之路。
6月起,上证指数在3150点至3250点拉锯,日成交额持续下台阶。而4月以来,两市成交额和融资融券余额整体呈震荡下行走势。
从投资者开户数据来看,上交所A股新开户数量在4月接近“腰斩”,从333.35万户环比骤降至180.95万户,到7月则降至162.12万户。
截至8月24日,除了上证指数年内微跌0.23%,创业板指、深证成指年内分别下跌12.02%、6.90%。
从IPO数据来看,2023年上半年A股市场有173家企业首发上市,共募集资金2087.97亿元,相比2022年上半年,IPO企业数量增加了3家,但募资资金规模减少了1030.95亿元。7月至8月22日,沪深交易所申报IPO公司数量为零。申报数量归零缘于发行人对半年报数据有效期的考虑,每年6月都是IPO扎堆申报的月份,7月申报数量必然减少,但沪深交易所零申报的情况极为罕见。
再融资方面,2023年以来,82家上市公司发布再 融资计划,其中24家公司定增预案获批,募资金额共达761.07亿元;17家公司的可转债预案获批,合计募资 544.84 亿元。截至8月22日,年内共有31单再融资项目被终止(沪市12单,深市19单);其中5月后的四个月中就有23家再融资项目撤回,原因均指向募投项目变化。而 2022 年全年终止的再融资项目为 21 单。
证监会在近期的答记者问中正面回应了IPO节奏、暂停再融资等话题。证监会表示,没有二级市场的稳健运行,一级市场融资功能就难以有效发挥。“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充分考虑二级市场承受能力,加强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更好地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市场会感受到这种变化。”

更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