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数据背后的挑战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称”七普“)和统计年鉴等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16岁—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近十多年来,劳动年龄人口在2011年达到了峰值,之后开始逐年下降。与2021年相比,2022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666万人。
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的规模却在近三年内不断上升。按照2021年流动人口规模和总人口数量来计算,每4个人中,大约就有一人属于“流动人口”。
目前,户籍制度仍是制约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重要“门槛”。
政部原部长、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前理事长楼继伟接受财新专访时强调,城乡二元结构是阻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问题(下附专访视频,点击观看)。
随着人口红利消逝、人才价值日益凸显。各大城市均开始逐渐放宽落户条件,吸引年轻人留下。
香港“人才入境计划”
受防疫限制、移民潮、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龄化等多种因素影响,从2020年开始,居港人口数目便开始持续下降,从2019年底的752万人左右跌至2022年中的735万人左右。
与此同时,过去十年来香港生育率持续下跌,香港夫妇的平均子女数也在不断下降。
根据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公布的2022年调查数据,无子女家庭已成为香港家庭的主流。一孩家庭和二孩家庭比例则分别下跌了约10个百分点,无孩家庭的比例已经远超过一孩家庭。
为应对“人才荒”,香港特区政府推出了各项人才入境计划。包括为高技术人才或优才制定的“优秀人才入境计划”、适用于内地居民的“输入内地人才入境计划”、非香港本地毕业生留港就业安排计划等。
2022年12月28日,港府新推出了旨在吸引全球范围具备丰富工作经验及高学历人才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下称“高才通计划”)。同时也放宽了其他几类人才入境计划的政策,比如取消年度申请配额限制、放宽申请资格、放宽逗留期限时间等。
港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在接受《广州日报》的采访时表示,截至7月底止,各项输入人才计划共收到超12万宗申请。
而根据港府入境事务处公布的1月—6月统计数字,人才计划、专才计划和非本地毕业生留港计划中,内地获批者人数占比均达到了八成以上。
学历门槛逐渐破除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一直都是外来人口大省,七普调查数据显示,广东、浙江、江苏的省外来人口数量分列前三名。
在广东和浙江,符合外来人口落户政策中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要求的人口,占比连一成都不到。
不过学历门槛在落户政策中正逐渐打破。
去年浙江(除杭州外)全面放开专科以上学历落户限制,今年5月,对已在杭州市区落实就业单位的35周岁以下的普通高校大专学历毕业生,可在市区办理落户。
各地争抢技能人才
破除学历门槛,取而代之的是技能培训。
据工信部、教育部调查显示,仅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中,到2025年技能人才缺口将近3000万人,缺口率高达48%。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称”人社局“)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广州需求大于求职’最缺工‘的30个职业排行“中,按“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岗位缺口数量从大到小排列,其他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为位于第三名。
在楼市下行局面下,广州市拟再度放宽落户政策。
广州市人社局发布《广州市差别化入户市外迁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拟在广州的七个区实施差别化入户政策,并将落户学历门槛放宽至大专学历,或技师学院全日制预备技师班、全日制高级工班毕业人员。如此宽松的落户条件,在一线城市中极为罕见。
true
flexible
1
人才争夺战还是人口争夺战?
https://file.caixin.com/static/mh5/images/prologo.jpg
https://deepview.caixin.com/event/EVENT.000000066.html
https://file.caixin.com/static/mh5/images/prologo.jpg
人才争夺战还是人口争夺战?
随着人口红利消逝,各大城市开始逐渐放宽落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