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财新曾报道过,自2022年一季度以来,采用更加严格标准的“偿二代”二期开始实施,大、中、小型保险公司都普遍面临着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的压力。现在,这一压力或许能得到缓解。2023年9月1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终于放松了“偿二代”二期的部分规则,包括将计入资本的关键参数——10年期以上的保单未来盈余上限从35%提升至40%。
2023年前六个月,除了几家处于调整期的“银行系”险企,绝大多数非上市寿险公司的保费规模都实现了同比增长,但行业对于后市仍然忧心忡忡,尤其是各家公司在7月末陆续下架预定利率为3.5%的产品后,将对负债端的产品销售规模产生较大影响。
何为“偿二代”
“偿二代”,是“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设规划”的简称。相比“偿二代”一期,二期对资本的认定更为严格,其直接影响是对现有偿付能力数据的刷新。自2022年一季度“偿二代”二期全面实施后,由于保险公司采用更加严格的资本认定标准和风险计量因子,偿付能力充足率水平整体出现行业性下滑。包括平安、泰康、友邦等这类保单未来盈余(类似会计中的未来利润)占比较高的公司,以及部分偿付能力压力已经处于极限的中小保险公司,都受到了较大影响。
保险公司的内源性资本来源有两部分:一是利润留存,二是积累保单未来盈余实现。由于近两年资本市场走低、叠加“偿二代”二期规则切换,越来越多的人身险公司面临偿付能力充足率的压力,通过内外源方式获取资本的途径又有限,因此险企开始通过财务再保险这类较为特殊的方式,让账面上的偿付能力充足率维持在监管要求的红线之上。
基于现实压力,保险行业开始呼吁,希望监管部门能够在资本补充的政策和执行方面给予一定的松绑。
保险业数据
今年上半年,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实现2.33万亿元,同比增长14.21%;其中,上市寿险公司同比增长10.32%,已披露数据的61家非上市险企保费合计同比增长15.96%。
“偿二代”二期规则实施之后,行业内各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偿付能力一旦不达标,便会对公司业务的开展等产生一系列不利的重大影响。
数据工具
查询保险业重要指标和上市险企股价走势(点击图片查询)
更多相关文章
true
flexible
1
【深阅读】保险业寻求“偿二代”规则松绑
https://file.caixin.com/static/mh5/images/prologo.jpg
https://deepview.caixin.com/event/EVENT.000000056.html
https://file.caixin.com/static/mh5/images/prologo.jpg
【深阅读】保险业寻求“偿二代”规则松绑
“偿二代”二期部分规则终于得以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