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钱”入市水平待提高
与追求资金安全与可靠收益的保险资金不同,公募基金确实没有给投资人保底,盈亏由投资人自己承担,但往往被诟病是“基金赔钱,基民赔钱,公司躺赢”。
公募基金虽以32.83万亿元的规模在2024年末位列所有资管机构首位,然而A股仓位仅5.89万亿元,占总规模16.92%,环比减少4.81%。债券仍是公募持仓的大头,18.87万亿元的持仓市值,占比54.21%,较2024年三季度的53.64%继续攀升,环比增长率12.32%。
险资入市
国有大型保险公司的资金被认为是此次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的主力。《方案》在给保险资金定下提升权益投资比例的同时,还明确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
业界对于险资入市增量资金有数个口径。不过总体来说,预计每年大型国有保险机构的资金入市规模约在2000亿至4500亿元。
分析指出,险资增量资金入市还受到偿付能力、新准则下会计波动、保单产品组合资负匹配等因素的约束。
从偿付能力约束来看,虽然上市头部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基本对应权益配置上限可达到30%,但是权益配置上升预计影响偿付能力下降,或造成险企对应配置上限“滑档”。
在新会计准则下,虽然股票投资可按FV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计入表内,减小公允价值波动对净利润的影响,但无法熨平对净资产的影响。
另从资产负债匹配情况来看,资产端配置中枢改变的前提要素是负债端资金属性改变。
此外,保险公司的入市节奏还受到权益市场基础设施的限制。对追求长期安全性的保险资金来说,投资A股市场还需要充足的对冲工具,包括足够量级的多空市场与各种投资工具。
公募增量资金
《方案》明确指出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未来三年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长10%。按照2024年末的数值估算,每年约增长6000亿元。不过据申万宏源测算,公募基金若只是完成增速既定目标,对整体A股市场的影响较为有限。
在2019年至2021年的公募基金抱团牛市中,百亿爆款基金频现,巨量资金跑步入场。近三年“公募抱团股”在估值端、资金端和宏观环境的压力下逐步瓦解,重仓板块的高估值个股在没有增量资金且市场风险偏好较低的背景下,对超额收益形成压制。
在主动管理的权益产品中,截至2024年末,规模前五的产品分别是易方达蓝筹精选、中欧医疗健康(合并A、C份额)、富国天惠精选成长(合并A、C份额)、兴全合润、景顺长城新兴成长(合并A、C份额)。
上述五只产品(按A份额计算)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分别为9.17%、6.83%、15.22%、12.73%、3.40%;但近三年的收益率都经历了大幅回撤,分别是-32.52%、-33.65%、-30.54%、-27.82%、-37.90%。
细看2024年四季度各类型基金的盈亏,在债券大牛市下,公募持仓债券市值不仅占全部资产的半壁江山,且当期债券型基金也保持了较高的赚钱效应。股票型基金亏损287.39亿元、混合型基金亏损677.34 亿元、债券基金赚了1667.43亿元、货币市场基金盈利518.21亿元、QDII基金则亏损96.12亿元。
近三年,随着A股持续探底,选择“割肉”离场的基民不在少数。一位公募销售人士表示,逆向销售意味着违背“追涨杀跌”的习惯,需要在投资者教育、买方投顾等环节共同发力,任重道远。
央行两项工具
阅读更多专题
true
flexible
1
【数据深阅读】险资公募要注入A股万亿增量资金 “长钱”入市堵点何在?
https://file.caixin.com/static/mh5/images/prologo.jpg
https://deepview.caixin.com/event/EVENT.000000366.html
https://file.caixin.com/static/mh5/images/prologo.jpg
【数据深阅读】险资公募要注入A股万亿增量资金 “长钱”入市堵点何在?
仅有30多年历史的A股市场,已经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25年,但长期资金入市水平还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