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备受电商平台追捧的线下零售资产——大型连锁超市,正在被战略性放弃。中国互联网巨头在经历十年狂飙突进投资并购后,转向整理资产剥离出售,收缩回归主营业务。
9月23日,家居潮玩连锁企业名创优品(NYSE:MNSO/09896.HK)突发公告收购第一大商超永辉超市(601933.SH)两大股东香港牛奶公司和京东(NASDAQ:JD/09618.HK)各自持有的21.1%、8.3%的股权,一跃成为第一大股东,交易对价62.70亿元。
三天后,早已被阿里巴巴(NYSE:BABA/09988.HK)待价而沽的中国第二大商超大润发,也声称有了潜在买家。9月27日,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06808.HK)停牌,披露接到私有化要约。据财新了解,高瓴、德弘两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是潜在收购方。不过,直到目前该交易仍无实质性推进,各方噤声。
2015年,中国第二大电商公司京东和永辉联姻,京东以43.1亿元获得永辉超市10%的股份,后三度增持最终持股13.39%;2016年京东与沃尔玛换股交易,并购后者电商平台1号店扩展线上商超;后续还通过达达(NASDAQ:DADA)、到家等自有配送业务,探索商超“即时零售”业态。阿里则于2016年1月在上海浦东开出第一家线下超市盒马鲜生;2017、2018年,两度出手合计斥资近500亿港元,控股收购大润发,发起“人、货、场”三位一体的大规模的“新零售”实验。
这些零售资产交易,均发生在阿里、京东两大电商平台完成自身上市后股价走高、现金流充沛,而线上红利趋尽、成本抬高,急于扩张线下消费场景,攻入最难线上化的生鲜日化等商超品类,探索所谓“线上线下一体化”(O2O)的时代。
“但经历疫情这几年,我们发现大卖场模式是没有出路的,逐渐会被即时零售、零食店等各种业态分食掉。”永辉超市CEO李松峰在近日接受财新专访时直言,虽经多年努力,但京东和永辉的合作效果不彰,最终未能让永辉实现转型。“自2019年起,依靠房地产快速发展而拓展的商超,开始伴随房地产调整下行。”
阿里的新零售实验也在创始人马云回掌大权、接班人张勇离职后“急刹车”,大润发、盒马两大商超更换管理团队,集团不再“输血”支持,只得自寻出路。2024年2月,阿里董事长蔡崇信在财报电话会中将传统实体零售业务定义为“非核心聚焦业务”,并称退出“非常合理”。
“中国线下超市正面临20年一遇的结构性机会。”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如是说。
割肉退出
无论阿里还是京东,此时出售商超资产,从账面财务回报看,都是“割肉、止血”之举。
“从投资收益、业务合作来说,京东想要退出的时间节点已经到了。”李松峰表示,京东不仅在退出永辉,也在退出其他投资项目。
2024年3月、6月,京东两次通过竞价和大宗交易系统减持永辉超市股份,加上9月向名创优品出让股权,今年以来共减持了永辉11.25%的股权,合计最多套现23.48亿元,而此前京东收购永辉10%股权的成本就已是43.1亿元——2015年京东入股永辉的价格是每股9元,而现在减持价只在2.35元上下,可谓损失惨重。
另据财新了解,高鑫零售当下的市值较阿里投资时几乎贬损了七成多;而若阿里以私有化方式退出,整体出售对价或比市值还要低。
高鑫零售市值在2020年一度超过1200亿港元。但自2021年开始,大润发与永辉超市一样,无法抵抗中国线下商超走弱的大势。在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2022财年,高鑫零售营收大幅下滑29.3%、至881.34亿元,由盈利转为亏损7.39亿元;2023财年以关店减少人力支出等降本手段扭亏;2024财年再度亏损16.05亿元。
业绩颓势难挽,股价随之下挫,至2024年春季,高鑫零售股价最低跌成不足1港元的“仙股”,市值仅86.8亿港元。而在目前资产出售消息提振之下,高鑫零售股价回升到2港元/股上方,但阿里所持股份价值仅为160亿港元左右,为投资额的三折。
新股东信心何来?
名创优品入股永辉出手之迅速,超出了市场预期。的确,叶国富从踩点考察到宣布入局,只花了三个多月时间。
2023年上半年,名创优品收入同比大增25%、至77.5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1.70亿元,同比增长16.4%。不久前,名创优品高调宣布了自己的“万店计划”:2024至2028年,每年净增900至1100家门店;2028年全球门店数较2023年末数量接近翻倍,意味着2028年底之前将开出超过1.2万家门店,其中约5000家开在海外。
“胖东来正在构建中国新的商业文明。”叶国富对胖东来推崇备至,认为山姆会员店和Costco所到之处无不风靡,而胖东来是中国零售界的“神话”,将品质零售推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他认为,与全球零售公司相比,中国目前的零售公司规模都很小,最大的永辉也才800亿元左右的年收入规模,与Costco相比有20倍差距。而中国有14亿人口,其中8亿是有一定消费力的城市人口,“还是需要有好的产品、服务,来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名创优品表态,此番收购永辉并不影响自己的发展规划,自2024年起,未来五年每年净增900—1100家门店,收入复合增速不低于20%。叶国富也称,入股永辉后,其主要精力依然在名创优品上,“因为永辉现在管理团队很成熟,且有胖东来调改,模式、思路都很清晰。”
关店止血
市场对商超业态的诸多疑虑不无道理。从跑马圈地粗放发展,到新零售、再到即时零售,传统大型商超的线上下竞争者越来越多,而数次转型效果不彰,关店仍是最快见效的止损手段。
房地产、百货大楼的衰败,拖累商超下行。李松峰指出,2019年以后,商超和商业地产客流双双流失,进入恶性循环:没有客流就没有足够的把控力和资金投入,而没有钱,卫生、服务就会变差,规划变乱。商超为追求利润,甚至无法提供顾客要求的食品安全和服务。
截至2024年10月末,永辉已关闭206家严重亏损门店,占2023年底门店数的五分之一。“要尽快关,我觉得关得还不够快。”李松峰指出,闭店主要带来一次性的租赁合同违约赔偿以及员工赔偿成本。“目前看来,闭店带来的减亏效应,足以覆盖其一次性损失。”
大润发也在关店。11月12日,高鑫零售公布了CEO沈辉上任半年来的财报,在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2025上半财年,高鑫零售营收347.08亿元,同比减少3%;归母净利润2.06亿元,而上年同期为亏损3.59亿元。扭亏为盈主要得益于加速降本增效,公司销售及营销开支76.67亿元,同比减少12.06%。
高鑫零售CFO万伊文在财报会上透露,上半财年,大润发门店计时员工占比从原来的9%提升至17%;总部人员优化占比近20%。过去两个财年,高鑫零售员工数量共减少了3.58万。
改店进行时
当永辉将自己的店面全权托付于偏居河南一隅的胖东来改造的消息传出时,引起了市场的惊讶与好奇,后来这一合作竟成永辉的“流量密码”。
据永辉超市副总裁、全国调改项目负责人王守诚介绍,2024年“五一”后,永辉开始接受胖东来团队帮扶,派出11个调改团队到胖东来发源地河南许昌学习。至11月底,永辉将在全国20家门店完成调改。从目前实践效果看,调改门店有效带动了商超人流,甚至带动所属商业地产人气复苏。
将大卖场改造成新业态M会员店,是大润发的主要转型方式之一。截至目前,大润发共有六家M会员店,主要在华东地区,其中有三家都是通过大卖场改造。大润发会员数超过36万,会员费收入累计为3000万元。“会员店营收表现不错,但整体模式打磨还在路上,续卡率低于山姆会员店等同行,未来也还要收窄亏损。”沈辉坦承。
阅读更多相关主题
true
flexible
1
【数据深阅读】大超市新一轮转型与调整
https://file.caixin.com/static/mh5/images/prologo.jpg
https://deepview.caixin.com/event/EVENT.000000324.html
https://file.caixin.com/static/mh5/images/prologo.jpg
【数据深阅读】大超市新一轮转型与调整
曾经备受电商平台追捧的线下零售资产——大型连锁超市,正在被战略性放弃。中国互联网巨头在经历十年狂飙突进投资并购后,转向整理资产剥离出售,收缩回归主营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