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汽车正遭遇一场严峻考验。10月4日,欧盟27个成员国投票通过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正式反补贴关税动议,加征期限长达五年,具体措施将在10月底公布。中国政府还在与欧盟委员会(下称“欧委会”)磋商,希望达成价格承诺协议等替代方案,避免直接加征关税并引发中欧贸易冲突。 “价格承诺协议”是指中国企业提高电动汽车产品销售价格、限制出口数量,保护欧盟本土汽车工业不受伤害。但谈判进展并不顺利。 随着加征关税措施生效日期临近,中欧在此之前达成其他解决方案的可能性正在逐步降低。即便双方最终达成共识,价格承诺方案对中国车企而言也较为严苛,中国电动汽车无法在欧洲长驱直入。

欧盟加税冲击

在10月17日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称,中方正在研究提高进口大排量燃油车关税等措施,将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后慎重作出决定。 接近商务部的人士告诉财新,上述表态预示着中欧双方谈判前景不太乐观,如果欧委会如期加征反补贴关税,中方可能会在汽车领域采取反制措施。 各类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限制措施陆续出台。2023年9月,法国调整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和标准,事实上将中国产电动汽车排除在外。同年10月,欧委会正式启动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2024年7月4日,欧委会发布调查报告,认定中国产电动汽车因享受补贴更具成本优势,决定从7月5日起加征临时反补贴关税,期限为四个月。
不同企业面临的关税加征力度各不相同。上汽集团(600104.SH)、吉利汽车和比亚迪接受了欧委会抽样调查,三家企业最新的加征关税税率分别为35.3%、18.8%和17%。特斯拉申请了单独审查,最终加征关税税率为7.8%。欧委会此前数次微调加征税率,最终结果仍有变数。
Transport & Environment的报告认为,欧委会加征关税措施已经见效。上汽集团受影响最大,旗下MG品牌8月在欧销量同比下滑67%,在当地市占比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至2.4%;比亚迪销量同比仅微增1%;吉利汽车的表现介于二者之间,销量同比下滑12%。 该机构预测,2024年中国出口产品在欧盟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将达到25%的峰值,随后将逐年下降,2025年至2027年三年间份额将分别降至20%、18%和16%。

车企寻求应对

在关税阴霾之下,中国车企仍积极参与巴黎车展,反映出欧洲市场的战略意义。欧洲是汽车产业高地,和中国、美国共同构成全球三大汽车市场。若不能在海外主要市场站稳脚跟,中国车企全球化进程的含金量未免不足。 尝试打开欧洲市场的过程中,一些中国品牌选择借助既有合作伙伴的力量。广汽集团是其中之一。 东方汇理是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旗下从事个人消费信贷的金融服务公司,也是广汽长期合作伙伴,双方曾于2010年共同出资成立华南地区首家中法合资汽车金融公司广汽汇理。巴黎车展期间,广汽集团旗下广汽租赁与东方汇理在巴黎签署增资协议,东方汇理以21.325亿元认购广汽租赁增资后50%的股权。
零跑汽车更为干脆。早在2023年10月,Stellantis宣布投资约15亿欧元,获取零跑汽车约21%的股权。双方还合资成立零跑国际,负责在海外市场销售、生产零跑汽车产品。Stellantis和零跑汽车分别在零跑国际持股51%和49%。
熟悉比亚迪的人士告诉财新,2024年比亚迪为了加速拓展,安排副总裁李柯接管欧洲业务,将中国生态引入欧洲。比亚迪已在欧盟成员国匈牙利投资建厂,还支持中国经销商集团帮助其在欧洲建设销售网络。2024年6月,比亚迪旗舰店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开业,投资方是和谐汽车(03836.HK)。

出口压力渐增

欧洲加征关税直接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的整体表现。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披露,2024年前九个月,中国出口燃油车338.4万辆,同比增长32%,新能源汽车出口仅增长12.5%、至92.8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同比下滑3.8%、至73.1万辆,增量主要来自插电式混动汽车,同比增长201.8%、至19.8万辆。
中国车企试图寻找其他增量市场,泰国、巴西、墨西哥、阿联酋和印尼等国先后被视作“希望之地”。在这些国家,汽车销量大多相当于中国一个省的销量,新能源汽车尚处于发展早期,尽管销量增速惊人,但也容易遇到增长瓶颈。 长城汽车国际总裁史青科刚刚结束泰国考察回国。他告诉财新,当地气候条件适合发展电动汽车,政府对确定要在泰国投资建厂的车企给予电动汽车补贴,吸引了众多车企落地泰国。 然而经济发展总有周期波动。2024年,泰国经济疲软,银行收紧信贷,导致汽车市场整体陷入低迷。史青科称,泰国全年汽车销量一般约为80万辆,2024年销量可能无法超过70万辆。
一名正在印尼开展新能源汽车业务的人士称,中国车企普遍认为印尼会复制泰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但印尼的充电基础设施可能会成为障碍。巴西、墨西哥和阿联酋等国家的情况大同小异。 前述印尼市场开拓人士亦称,过去几年,汽车出口有很多短期机会窗口。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跨国车企纷纷退出俄罗斯。中国车企和外贸商迅速抓住机会。2024年前八个月,中国对俄出口汽车70.5万辆,俄罗斯成为中国汽车出口最大目的地,墨西哥排名第二,数量不及俄罗斯的二分之一。 窗口期转瞬即逝。2024年2月,俄方调整海关政策,收紧中国新能源汽车经哈萨克斯坦等国辗转入境渠道。更重要的是,战争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待跨国车企重返俄罗斯,中国品牌能否守住成果面临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