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界对AI技术目前能够交付的边界,已有诸多共识。概而言之,即新技术能够带来效率提升,但距离传统新药开发流程被颠覆为时尚早。而概念火热的同时,AI药物发现路线下尚无真正成药的项目出现。行业期待进展的同时,一众AI制药公司也在为盈利奋斗。“中国AI制药第一股”晶泰科技上市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成为行业投融资回暖的起点?
“AI制药第一股”诞生
6月下旬在上海举办的一场AI制药行业会议中,虽然并无代表参与到公开发言和讨论环节,晶泰科技还是成为热议焦点之一。
晶泰科技成立于2015年。按照公司招股书中的表述,晶泰科技并非一家AI制药企业,而是一个“基于量子物理、以人工智能赋能和机器人驱动的创新型研发平台”,能够为制药及材料科学等产业的合作方提供药物及材料科学研发解决方案及服务。
若以投资人的眼光看,晶泰科技可以被归入CRO公司行列。2023年,公司1.74亿元收入中,药物发现解决方案贡献8770万元,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贡献8670万元,其余收入来自固态研发服务和自动化化学合成。这与英矽智能形成显著区别,后者被认为是一家以AI制药技术驱动的Biotech公司,以开发治疗性药物管线为主要业务。
但在争夺中国“AI制药第一股”的竞赛中,晶泰科技的“对手”正是实际上并不完全处于相同赛道的英矽智能。
2023年6月27日,英矽智能首次递表港交所。同年11月30日,晶泰科技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有所区别的是,晶泰科技选择了港交所2023年3月在《主板上市规则》新增的以服务“特专科技”公司上市的18C章规则冲刺IPO。
上市前,晶泰科技已经进行了8轮融资,累计融资7.32亿美元。2021年D轮融资后,晶泰科技的估值达19.68美元。公司大股东则包括红杉、腾讯、国寿成达、五源资本、谷歌等。其中,腾讯在2015年就参与了晶泰科技的A轮融资,后又数次加码,累计持股13.66%,是晶泰科技第一大外部机构股东。
投资人出手依然谨慎
晶泰科技上市后,6月18日,莱芒生物完成5000万元天使+轮和天使++轮新增融资,将推进极低剂量CAR-T临床转化,公司累计获得约1.5亿元天使融资和项目资助。
6月21日,专注于“AI+药物递送”的创新型生物技术公司剂泰医药宣布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本次领投方为中金资本旗下基金,中国太平旗下太平香港保险科创基金跟投。剂泰医药累计融资近3亿美元。
6月24日,由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参与创立的生命科学AI大模型公司百图生科,获得有“港版淡马锡”之称的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战略投资。百图生科此前打造出以蛋白质语言为核心的生命科学基础大模型xTrimo,2021年完成上亿美元A轮融资。
业内人士介绍,当前各类AI制药公司中,最早一批如海外的薛定谔(Schrodinger)和国内的深势科技,初期主要从事分子动力学模拟(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MD),包含一些AI加速成分可以实现部分分子类型、晶型的预测。随着DeepMind发布并迭代AlphaFold,AI制药行业又快速发展至可以对蛋白质的结构分析和预测,进入大分子时代。
“这些技术都是好的,但从估值角度来讲,资本还是会以管线估值。这是AI制药到目前还没有打破的一个基本商业事实。”
寻找更优商业模式
据深圳智药信息咨询“智药局”的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6月,中国AI制药公司已经达到98家,较2023年底新增5家。商业模式涵盖了AI-SaaS、AI-CRO和AI-Biotech,即售卖软件、服务和研发药物三种典型路径。
当前,大药企在需求侧有所释放,是否意味着AI制药企业要配合进行转型?
“大药企的增长围绕的是公司报表上的‘营收’。即要找到更多为公司带来业绩提升的新产品,而非AI技术,这不会增加它们的估值。”前述投资人李明认为,这是大药企之所以更多选择与外部AI制药公司合作,而非自建AI药物研发团队的基本逻辑。
据“智药局”统计,除晶泰科技已经在港交所上市,英矽智能融完D轮外,另有药物牧场、深势科技、剂泰医药走到C轮融资。而其余绝大部分中国AI制药公司都处于天使轮到A+轮阶段,获得B+轮融资的公司仅有1家,少有公司融到中后轮次。
大环境带来的矛盾是,对于“做创新药”,已是不少基金无差别绕路而行的投资禁区。但为寻找新出路,有更多原本处在上游的AI制药公司为了进一步证实管线价值,如有余力,开始独立将项目推向临床。柳丹介绍,这也成为当下AI制药行业内的新趋势。
商业路线以外,投资人看中的是一家创新型公司是否具有盈利潜力。截至目前,全球大多数AI制药公司均处于亏损状态,仅薛定谔在2023年实现上市以来的首次扭亏,实现净利润4070万美元。
薛定谔成立于1990年,是一家老牌药物设计软件公司,全球前20大药企均为其客户。2018年,薛定谔开始打造自主管线,但软件服务目前仍是公司营收占比最高的业务。
中国创新药企如何穿越周期
创新药行业的转折发生在2021年中。从大环境来看,受外部宏观流动性收紧影响,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遇冷,重资金投入的创新药企率先感受到寒意,国内不乏创新药企砍管线,精简在研项目以求“过冬”。
三年调整后,行业落后产能开始出清。重磅产品销售和出海授权助力企业走向盈利,优质药企商业化加速,国际化步履不停。
资本市场对CXO的热情也随之退潮。受海外政策及行业景气度等因素扰动,CXO板块自2021年中以来经历一轮深度调整,至今仍在寻底。截至2024年7月22日收盘,中证CXO指数(931750.CSI)期间累跌71.87%,动态市盈率(PE,TTM)从前期高点97.43倍降至26.50倍,估值缩水逾七成。
true
flexible
1
【数据深阅读】AI制药是行业融资新起点?
https://file.caixin.com/static/mh5/images/prologo.jpg
https://deepview.caixin.com/event/EVENT.000000244.html
https://file.caixin.com/static/mh5/images/prologo.jpg
【数据深阅读】AI制药是行业融资新起点?
虽然概念火热,但AI药物发现路线下尚无真正成药的项目出现。行业期待进展的同时,一众AI制药公司也在为盈利奋斗。 “中国AI制药第一股”晶泰科技上市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成为行业投融资回暖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