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锂价重入低谷期,并购债务压力引发的一连串风险环环相扣、集中引爆,锂业资源龙头公司天齐锂业(002466.SZ/09696.HK)的巨额亏损浮出水面。
巨额亏损王
2024年一季度,天齐锂业业绩大爆雷,从2023年国内最赚钱锂业公司,变成一个季度亏掉近40亿元的A股“亏损王”。券商分析师随后大幅下调天齐锂业2024年盈利预测值,如东吴证券将其今年归母净利润由此前预测的35.7亿元下调至0.1亿元。
公司股价在一季度业绩披露后“跌跌不休”。截至2024年6月27日,天齐锂业A股年内下跌四成;港股股价更是跌至2022年7月IPO(首次公开募股)以来的新低。
放眼行业看,锂价正处下行周期。2024年6月中旬,锂价时隔三年重回每吨10万元以下,截至6月27日报每吨9.15万元,同比下跌近七成。
高价锂精矿库存何来
号称手握“全球成本最低”的海外锂辉石矿山和锂盐湖,天齐锂业本应是锂价下行周期中抗风险的强者,为何会出现令市场如此悲观的高价库存?
天齐锂业因举债收购全球第二大锂企智利化工矿业公司SQM股权出现流动性危机,2021年7月,天齐锂业通过向澳大利亚矿企IGO出售格林布什股权获得13.95亿美元资金,也因此降低了自身在泰利森旗下锂辉石矿山格林布什(Greenbushes)的话语权,导致2023年格林布什的内部供货价高于市场价,当年四个季度的售价分别比同期市场均价高 14.5%、55.2%、19.9%、132%。
分红减少,同时锂价不断下跌,导致天齐锂业愈发难用矿端利润对冲冶炼的高成本。2023年,天齐锂业的国内冶炼厂已产生超过85亿元的亏损和库存减计,让市场产生了“海外矿山公司赚钱、国内上市公司亏钱”的尴尬印象。
而位于澳大利亚的冶炼工厂奎纳纳(Kwinana)则迟迟未能达产,堆积了大量高价包销的锂精矿。2023年天齐锂业按对奎纳纳51%持股比例承担了其中9.33亿元亏损,还因存货跌价计提了7.29亿元资产减值。天齐锂业的高价库存迄今都没消化完,2024年一季度库存计提仍有5700万元。有业内人士认为,上游售价高并不是天齐锂业亏损的核心原因,而是当地冶炼产能没跟上,导致库存高企,进而造成大额库存减值。
在锂价高企之时,天齐锂业尚能用上游矿端的丰厚利润对冲冶炼端的高成本,但随着锂价2023年持续走低,这一方法难再奏效。市场预计,天齐锂业高价库存的减值风险2024年还会存在。
海外并购教训何在
回顾天齐锂业两次“蛇吞象”的海外并购,2013年,总资产不过30亿元的天齐集团以30.41亿元控股收购了上游供应商泰利森,间接获得旗下格林布什矿51%股权。这次“豪赌”被业内认为是海外并购的成功案例:拿到了最优质资产的控股权及对应的包销权,项目公司也并表了。
但天齐锂业在2018年末完成对SQM的并购后,很快就撞上了锂价下行周期,让天齐锂业迅速陷入债务泥淖。最后靠2021年锂业景气度回升,以及2022年赴港二次上市募资,才还清SQM全部贷款。
值得注意的是,彼时天齐锂业为了投资SQM,作出了诸多交易条件的让步,最终导致其未能阻止智利政府国有化SQM。天齐锂业在6月20日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称,实施合营公司会影响天齐锂业在SQM的投资收益及分红,可能导致公司须对该投资计提减值准备。
高杠杆并购、行业周期轮转、海外国别风险,以及并购条款细节埋下的隐患等,使得天齐锂业尽管手握优质海外资产,优势竟然变成烦恼。
蒋卫平2021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坦承,“复盘这两次海外并购,我们都面临窗口期。” “坦白地说,两次收购都有些仓促应战,都存在金融和资金上难解的问题。”有业内人士称,天齐锂业频频陷入资金困境的原因,还是并购步伐迈得太大、过于冒进,自有资金不足,高杠杆导致现金流反复出险。
true
flexible
1
天齐锂业缘何变“亏损王”(来自财新客户端)
https://file.caixin.com/static/mh5/images/prologo.jpg
https://deepview.caixin.com/event/EVENT.000000225.html
https://file.caixin.com/static/mh5/images/prologo.jpg
【周末深阅读】天齐锂业缘何变“亏损王”
随着锂价重入低谷期,并购债务压力引发的一连串风险集中引爆,天齐锂业的巨额亏损浮出水面(来自财新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