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寄予厚望的电动车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2023年10月,欧委会以中企电动车在政府补贴中受益,导致产品价格低廉, 出口到欧有损当地企业竞争力为由,对中国产电动汽车正式启动反补贴调查。2024年6月12日,欧委会宣布,欧盟计划从7月4日起对中国产纯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反补贴关税,欧委会还在寻求将其转为正式关税。 这意味着,在7月4日之前,中国政府及企业还有与欧盟沟通并达成协议的机会,但业内预计结果仅限微调税率。

电车对欧出口或下滑近三成

欧洲是中国电动汽车最重要的出口目的地市场,额外加征临时关税的效果可能会立竿见影。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3年中国向欧盟出口纯电动乘用车48.2万辆(含二手车),占电动汽车出口总量的45.1%。 海外机构测算显示。5月31日,德国基尔研究所(Kiel Institutes)发布报告称,如果欧盟对中国加征20%的反补贴关税,中国出口到欧洲的电动汽车数量将减少约12.5万辆,同比下降25%,对应损失金额约38亿美元。

关税矛头直指售价低廉

加征反补贴关税的矛头直指中国电动车售价低廉。J ATO Dynamics统计,2023年上半年,欧洲市场在售中国品牌电动汽车的平均售价为4.86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7.8万元),较非中国品牌低大约30%。 价格差异并不只体现在中国本土品牌车型上,大众汽车ID.3本身也是例证。2023年7月,为应对中国市场激烈竞争,德国大众汽车在华合资企业上汽大众宣布,ID.3限时降价至12.59万元。同一款车型在德国售价是3.99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32万元,当地ID.3售价比中国高出1倍多。

自主品牌在欧份额不高

中国产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份额并不高。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统计,2020年至2023年,中国生产的纯电动汽车在欧盟纯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从约3%提升至20%以上。 不过,特斯拉、雷诺达契亚(Dacia)等非中国品牌是出口主力,2023年中国品牌在欧洲纯电动车市场份额不到8%,仅上汽集团和吉利汽车两家中国企业进入欧洲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前十名。其中上汽集团旗下的MG4在欧洲较为畅销。

德国车企反对声浪较高

欧盟试图用关税抬高中国电动车进场门槛,招来德国车企们的严重不满。因为以大众汽车、宝马集团为代表的德国汽车企业高度依赖中国市场。 一方面,上述企业在华的汽车制造,若要出口给欧洲,将面临高额关税;另一方面,若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并上升到同样对德汽车进口加征关税,将直接对从欧洲进口的豪华品牌车型造成冲击。 按出口额计算,中国是欧盟汽车出口的第三大市场,仅次于美国和英国。2023年欧盟对华出口汽车总额为194亿欧元,以燃油车为主,中国向欧盟出口汽车总额为129亿欧元。

中国车企谋求新战略

欧盟对各企业加征关税税率有较大差别,企业自身实力以及在欧洲发展状态也不尽相同,中国车企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新战略。其中,车企销量规模大或者看好欧洲市场前景,或会选择本地化生产。比如上汽集团。它受加征关税的冲击最大,同时欧洲销量也已经超过20万辆,达到本地化建厂条件。
据JATO Dynamics统计,2023年在欧洲13国(含英国),中国车企销量排名第一的是上汽集团,共销售24.3万辆;吉利汽车和比亚迪分列第二、三位,销量分别为2.2万、1.6万辆。 但对中小企业或者在欧洲市场销量不高的企业来说,若没有欧洲车企合作关系,只得收缩欧洲业务。如长城汽车5月31日宣布其欧洲总部运营转向轻资产运营。欧洲机构Dataforce数据显示,2024年前四个月长城汽车在欧洲累计销量仅1621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