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orry but 财新主题标签 doesn't work properly without JavaScript enabled. Please enable it to continue.
地缘政治冲突导致红海航路阻断,美国、欧洲强势祭出“301关税”“反补贴调查”等打压手段,诸多扰动因素给始自2023年11月的这轮外贸回暖趋势蒙上了阴影。
2023年,中国商品出口额3.38万亿美元,同比下降4.6%,年内月度同比负增长持续了六个月直到11月转正。除了2024年3月因同比基数较高造成的负增长(以美元计下降7.5%),2023年11月至2024年5月,中国出口整体处于回暖区间,同比增长最低0.7%、最高8.1%。 “新三样”变速 造成2023年中国出口连跌六个月的主要因素是欧美需求不振,但2024年以来,欧美需求分化,光伏等“新三样”需求降速,消费品则转入补库存,东盟等地区则因产业转移需求,对其中间品出口放大。
“量升价降”在2024年的出口趋势中尤为突出。海关数据显示,5月,中国出口货运量1.78亿吨,同比增长8.4%;前五个月累计出口货运量7.65亿吨,同比增长6%;承运外贸货物的进出境船舶量也大幅增长,5月为3.5万艘,同比增长6%;前五个月累计达16.2万艘,同比大增12.4%。但是,同期中国出口总值仅同比增长2.7%,与货量的增幅相比差距较大。 光伏、锂电池和电动载人汽车作为出口“新三样”,是2023年出口额的增长主力。欧洲和美国分别是中国光伏、锂电池的主要出口地,但到2024年4月,这两大品类对主要出口地的出口量、出口额均同比下滑。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数据显示,2024年前四个月,中国对欧洲出口光伏主材为44.87亿美元,同比降50.88%;从出口货物的重量看,对欧洲累计出口193.88万吨,同比微降1.85%。 美国贸易商补库存,成为本轮海外需求上调的主因。美国人口普查局(The Census Bureau)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零售库存(除去机动车及其零部件)在波动中下降,2023年12月为5389.29亿美元,比同年1月下降2.7%;2024年前三个月,这一库存在波动中增长,至3月为5394.20亿美元,比2023年11月的库存低点增长0.6%。
美国的批发库存总体也持续下降,但耐用品(包括家具、建材、家用电器等)和非耐用品(包括服饰、杂货、农产品等)表现分化。
多家券商研报预计,伴随美国补库周期到来,中国消费品出口在2024年将保持较高景气度。 汽车出口拉美骤增 2024年以来,中国向拉美地区的汽车出口成为一大亮点。一季度,中国整车出口排名前五的目的地国家中,墨西哥和巴西占据两席——但在2023年巴西还未进入这一榜单的前十名。
汽车向拉美市场出口量骤增,是造成中国至拉丁美洲的贸易航线运力供需失衡的关键原因。 巴西新能源汽车市场处于高速增长中。巴西电动汽车协会(The Brazilian Associ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ABVE)数据显示,2024年前四个月,巴西累计售出5.1万辆新能源汽车(包含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以及油电混合动力),同比增长162%。巴西电动汽车协会总裁里卡多·巴斯托斯(Ricardo Bastos)预测,2024年巴西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的销量将突破15万辆大关。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巴西汽车进口关税高达35%;2015年开始,巴西对纯电动汽车免征关税,并给予混合动力车型相应关税优惠,吸引了中国车企前去“掘金”。长城汽车(601633.SH / 02333.HK)拉美业务负责人杨伟奇向财新称,因为高关税,巴西之前是一个非常封闭的市场,新能源汽车关税调整实际是给大家开了一扇门,这也正好与中国车企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优势相吻合。
奇瑞汽车、江淮汽车(600418.SH)、吉利汽车(00175.HK)等中国车企,在燃油车时代就已进入巴西市场,目前正在加大新能源产品投放;而在2022年开始以新能源产品进入巴西市场的长城汽车和比亚迪(002594.SZ),则在加速提升当地销量。
比亚迪于2022年10月正式进入巴西市场。ABVE数据显示,2024年前四个月,比亚迪在巴西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2万辆,市场份额超过40%;位居第二的品牌是长城汽车,累计销量超过8000辆。2024年前四个月,巴西销量前三的新能源车型分别是比亚迪插电混动车型宋Plus,以及比亚迪纯电车型海豚Mini(即国内车型“海鸥”)和海豚。长城汽车油电混动车型哈弗H6位居第四。 海运何时正常化? 目前,海运的稳定性不但影响海外终端品贸易商的备货节奏,也对低毛利出货的中国制造商带来压力。全球贸易商均期待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能得到消减,以使海运正常化。
海运公司不得不再次调整航线。马士基在5月宣布红海局势风险区域已扩大,引发的连锁反应包括港口瓶颈、船只聚集、延误以及集装箱设备和运力短缺,二季度亚欧航线整体运力损失约为15%—20%。
为尽量保证原有船期,航运公司须额外注入运力,并导致整体市场运力的稀缺。克拉克森5月27日数据显示,自2024年初下水交付新船约120万标准箱,占现有集装箱运力的4%以上,但运力供应仍十分紧张。5月中旬,全球仅有0.7%船舶处于“失业”状态,处于历史低位水平。 据容易船期的数据,伴随三个新增航线服务首船的启航,中国直航拉美航线已有22条。而据航运咨询机构Alphaliner数据显示,2024年4月,投放在拉美航线的运力已达390万标准箱,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加了三分之一。
德迅物流称,拉美市场订舱需求依然强劲,预计未来数周大部分船企“一舱难求”,建议至少提前四周订舱;集装箱设备紧张的情况在持续,进一步影响出货安排。
就当下而言,因为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航运公司无法预判红海危机的解决时限。在航线服务布局上,航运公司亦首先着眼短期市场需求,比如在热门航线增加新的服务;但航司也在筹划长期性提升运力效率,比如马士基规划以马来西亚的丹戎帕拉帕斯港作为中转枢纽港,中国到欧洲集装箱则通过快船运输到丹戎,再转大船运输到欧洲。 true
flexible
1
【数据深阅读】中国出口回暖之辨
https://file.caixin.com/static/mh5/images/prologo.jpg
https://deepview.caixin.com/event/EVENT.000000217.html
https://file.caixin.com/static/mh5/images/prologo.jpg
【数据深阅读】中国出口回暖之辨
2023年11月至2024年5月,中国出口整体处于回暖区间,同比增长最低0.7%、最高8.1%。地缘政治冲突导致红海航路阻断,美国、欧洲强势祭出“301关税”“反补贴调查”等打压手段,诸多扰动因素给这轮外贸回暖趋势蒙上了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