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房地产市场在诸多房企爆雷中掉头下挫,此后跌跌不休。各部门、各地救市政策层出不穷,但收效往往只是短暂回暖。全国商品房销量持续下降,库存攀升。 4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本轮房地产调整以来首提去库存,市场聚焦中国将如何进一步调整房地产政策。

房地产下行尚未见底

2024年一季度,房地产销售、投资、新开工、竣工、房企到位资金等一系列指标同比仍在下滑,部分指标降幅仍在扩大。其中,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19.4%和 27.6%,降幅较2023年全年的8.5%和6.5%继续扩大。
作为中国第一大行业,房地产企稳攸关中国经济。本轮调整以来,房地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已从2020年—2021年的27%左右降至2023年的22%,被服务业投资超越,挤出了前三名。2024年一季度,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3%,与同期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5% 形成鲜明对比。
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加剧了地方财政困难。据多名研究者估算,全国财政收入中接近40%来自与房地产相关的土地销售和各种税收。随着本轮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与地方可用财力、融资、偿债等密切相关的土地出让收入持续大幅下滑,从2022年开始由增转跌,同比下降23.2%,2023年续降13.3%;全国土地出让收入规模则从2021年的8.7万亿元降至5.8万亿元,2024年一季度继续下降6.7%。

新房、二手房持续累库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2月,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创历史新高。另据易居研究院《百城住宅库存报告》,2024年3月,全国百城新建商品住宅库存去化周期为25.3个月——这意味着按目前销售速度,这100 个城市的新房库存需要25.3个月才能消化完,而合理的去化周期应为12个至14个月。
二手房挂牌量及其对新房库存潜在的替代效应不可忽视。多地二手房的挂牌量涨幅惊人。诸葛研究院研报显示,该机构监测的重点14城在2024年前四个月共计成交35.17万套,同比下降19.5%;但二手房挂牌量同比上升31.63%。从绝对值上看,截至4月底,14城的二手房挂牌量相当于4月单月成交量的19.8 倍,房源去化压力巨大。 同时二手房成交价也在下跌。据中指研究院数据,4月百城二手住宅均价全部环比下跌,而连续11个月环比下跌的城市超过90个。

房企“生死”边缘

从2月底开始,行业“优等生”万科再度陷入流动性与市场信誉的双重危机。3月28日晚间,万科公布了2023年年报,销售额3761.2 亿元,同比下跌9.8%;但净利润同比下滑46.39%,折射出量价齐跌的困局。 为此,万科提出“聚焦主业、瘦身健体”一揽子 方案,第一阶段即是坚定“瘦身”,并调整融资模式,以降低风险。除了欲转卖总部地块,万科还在加大力度推进商业及办公资产的大宗交易及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清理早期非主营业务的财务投资。但截至目前,万科的资产出售进度不及预期。
连万科也躲不过此轮调整对现金流的冲击,资金捉襟见肘,根源在于销售超预期下滑。2024年以来的销售状况愈发乏力。1月、2月,万科销售额分别大降至194.5亿元、132.1亿元;3月和4月,越来越 多核心城市全面取消限购,一线城市亦开始边际放松限购,万 科销售额小幅回涨至245.1亿元、208.9亿元。
楼市环境迟迟没有好转,出险房企无法顾及存量债务, 部分房企只能对此前完成重组的债务滚动重组。据财新了解,2024年4月,碧桂园对已展期一轮的“21碧地01”“21碧地02”“21碧地04”三只境内债券进行二次重组。

商品房“以旧换新”

商品房“以旧换新”是本轮去库存中的政策新动向。 据华泰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张继强统计,已有近40个城市出台住房“以旧换新”政策,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初,主要集中在三线城市,政策示范作用相对有限;第二阶段为2024年4月,以郑州为代表,二线城市住房“以旧换新”政策加码;第三阶段为4月下旬,一线城市中的深圳、上海也开始推广这一政策。
当前各地的两类操作模式:一类是中介和开发商联手,中介优先帮卖;另一类是地方国资兜底收购。当前大部分城市均采用第一类模式,包括沪深两地。 在第一类模式中,购房者、开发商和二手房中介需签订三方协议。购房者确定意向新房房源后,向房企缴纳部分定金锁 定房源,中介公司优先帮售旧房。在约定期限内,旧房售出,购房者继续购买新房;若旧房未售出,开发商需要退还定金,以此缩短“卖一买一”的置换周期。在这一模式下,地方政府还可以给房企或购房者提供补贴,以鼓励交易。 业内人士认为,“以旧换新”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旧房能否卖出去。尤其是诸多三、 四线城市当前新房严重供大于求,二手房几乎没有市场。

政府如何出手?

在库存高企、房企无力购地开发扩张的情况下,政策层已意识到需要克制卖地冲动,拧紧供给侧的“水龙头”。自然资源部近期重申“合理控制新增商品住宅用地供应”,备受市场关注。 根据自然资源部的要求,多个城市缩减了今年供地计划。克而瑞研报称,2024年一季度,共有约500城发布供地计划,城市数量同比减少30%。但与2023年的土地成交规模相比,2024年的整体供地计划仍显“过量”。 除了控制土地供应,多地还在试水“收储”商品房,但这一模式存在较大的寻租风险。除了“收储”新房,还有部分城市探索将国企“收储”与 商品房“以旧换新”相结合,由地方国资兜底收购二手房。 鉴于全国房地产库存的庞大、滞销房源的复杂性等问题,业界对地方性盘活政策的执行力与效应均预期不高;而对成立全国性统一平台进行地产“收储”的预期进一步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