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收缩和“内卷”推动中企走出去
风电“国补”(中央级补贴)取消后,国内需求快速收缩,近三年国内风电企业盈利下滑明显。据平安证券数据,陆上风机平均招标价格从2021年初的3000元/千瓦跌至约1500元/千瓦;海上风机价格从大约7000元/千瓦腰斩至约3000元/千瓦。
全球出货量最大的风电整机商金风科技(002202.SZ),在2022年和2023年的净利连续同比降四成,去年公司风机及零部件销售毛利率仅6.4%,比两年前下滑11.3个百分点。仅2023年,明阳智能(601615.SH)净利大降九成,电气风电(688660.SH)甚至亏损12.7亿元、同比增亏2.75倍。
面对国内越来越“内卷”的市场,中国风电整机商正带着成本和快速响应优势积极“走出去”。明阳智能是首家进军欧洲海上风电市场的风电整机厂商,2022年4月为意大利首个海上风电项目供货,当年7月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试图打开英国市场。金风科技则在西班牙寻求风电项目合作,2023年9月与西班牙桑坦德银行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欧盟焦虑与警觉增长
欧美本土风电整机商对中国风电“走到家门口”的焦虑日益加深,叠加自身成本和亏损困境,开始警觉中企对本地产业的“威胁”。
近年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所发起的反补贴调查,直接影响中企参与欧盟地区的项目招投标活动。欧盟委员会不仅在FSR中享有过度自由裁量权,还要求企业短时间内提供大量材料,很多涉及商业秘密,使中企对欧投资产生顾虑。
例如,2024年2月16日,欧盟委员会公告对中国中车核心子公司之一中车四方发起调查。将其在保加利亚招标项目中出价较低的原因归咎于政府补贴,直接导致中车随后主动退出了竞标活动。中国中车未对此公开回应,但在近日财报中称,在境外业务风险上,贸易保护主义加大了在手订单执行难度,同时公司也面临境外人工短缺、项目成本增加等不利因素。
中国企业在塔筒等风电零部件供应链方面,全球市场占比约两到三成,渗透率相对更高。2021年12月起,欧盟还以低价销售为由,对自中国进口的风电塔筒征收关税,税率在7.2%—19.2%不等。中国风电塔筒头部企业天顺风能(002531.SZ)、泰胜风能(300129.SH)、大金重工(300129.SH)等均被征税。
机会“窗口”已经打开
中国风电走出去不可谓不艰难,但也危中有机,打开市场仍需时间和耐心。
据彭博统计,2023年金风科技以16.4吉瓦的新增装机量位列全球第一,但其海外新增装机量仅0.75吉瓦,这已是当年在海外新增装机最多的中国企业。金风科技通过与新能源开发商中广核的两次合作,才得以打入巴西市场这一大阵地。全球装机规模位列第二的风电整机商远景能源,则不断在印度市场拿下订单。
当前,受制于风资源条件、电网基础设施、地缘政治等因素,中国风机出口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和金砖国家。据风能专委会最新数据,乌兹别克斯坦、埃及、南非、老挝和智利是2023年中国风机出口的前五大目的地,合计占比近七成。
除了贸易,跟随中国海外投资开发企业或工程承包企业一起“出海”,将风机打包在内,是中国风电企业的主要策略。相比风电整机,零部件环节企业“出海”先行者众多,海外拓展情况较好。据国信证券数据,中国风机铸锻件的产量占全球产量70%,叶片、塔筒、发电机组、主轴在海外市场渗透率分别在20%—40%、20%—30%、50%、60%—70%。
塔筒企业天顺风能2019年收购了德国Ambau库克斯港生产中心,并于2023年7月宣布投资18.76亿元在德国加码新产能,组织专门的海外团队,推进当地基地改扩建、拓展市场。
true
flexible
1
【数据深阅读】中国风电新一轮“出海”危与机
https://file.caixin.com/static/mh5/images/prologo.jpg
https://deepview.caixin.com/event/EVENT.000000193.html
https://file.caixin.com/static/mh5/images/prologo.jpg
【数据深阅读】中国风电新一轮“出海”危与机
“内卷”推动中企走出去,欧盟焦虑与警觉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