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月29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强调,中国能源发展仍面临需求压力巨大、供给制约较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等一系列挑战。应对这些挑战,出路就是大力发展新能源,且要统筹好新能源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坚持规划先行、加强顶层设计、搞好统筹兼顾,注意处理好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全局与局部、政府与市场、能源开发和节约利用等关系。
绿色低碳转型需要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一起发力。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全国人大代表,电池材料头部企业华友钴业(603799.SH)董事长陈雪华、硅料龙头通威股份(600438.SH)董事长刘汉元;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董事长马永生、中国海洋石油集团董事长汪东进,以及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中国核电(601985.SH)董事长卢铁忠等人士接受财新专访,就能源企业如何抓住改革机遇期谋发展,如何兼顾能源保供稳价与转型发展,如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等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与建议。
抓住时代机遇
在中国外贸出口增速明显放缓的2023年,“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出口首破万亿元,合计1.06万亿元、同比增长29.9%。
刘汉元: 15年前,中国光伏产业的原材料高纯晶硅生产、高端设备的生产制造、产品的应用和市场,几乎80%—90%都在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手里,原料、设备、市场“三头在外”。但目前中国生产了全世界90%—95%的多晶硅、95%—97%的硅片、80%—85%的光伏组件,从一路仰视到追赶、并跑,最后超越。2023年,中国多晶硅产量超过143万吨,从完全依赖进口到自给自足。
陈雪华:华友成立之初,公司看好钴资源在消费电池市场的需求前景,因此在2003年前往非洲考察钴资源项目,确定了以新材料钴为产业发展核心的战略。之后数年,华友推进海外资源控制,深化资源布局,实现了“全球钴行业领先者”的战略愿景。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华友开启二次创业,布局新能源锂电材料项目,迈向“上控资源、下拓市场、中提能力”的转型之路。
大力发展新能源锂电材料项目的同时,公司预判,锂电材料行业会出现高镍化趋势,因此再次“出海”寻求镍资源的布局机会。2018年起,公司多次投资印尼,在当地布局了华越、华科、华飞等七个镍业相关项目,控股其中五个项目,总投资额70亿美元左右。2022年,华友收购津巴布韦前景锂矿,再进军锂资源业务。
能源保供为重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于2024年2月28日发布的《2023年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中指出,中国能源自给率持续上升:2023年,国内主要能源品种产量保持增长,能源供应总量约48.94亿吨标煤,能源自给率提升至85.6%,较2015年上升7.2个百分点。在一次能源消费量中,2023年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分别约为55.2%、18.2%、8.6%、17.8%。
在当前的能源转型过渡期,“稳油增气”仍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点。2023年,中国原油产量约2.09亿吨,同比增长2.1%,连续六年保持增长;天然气产量235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7%,连续七年增产超100亿立方米。海上油气和非常规油气是“增储上产”主要来源,2023年的海洋原油增产连续四年占全国原油增产量的60%以上;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占总产量的43%,成为“增储上产”重要来源。
汪东进:中国海油集团在“七年行动计划”中的目标是,力争2025年国内原油产量达到5300万吨、天然气产量达到265亿立方米。我们坚持油气并举、海陆并进,以寻找大中型油气田为目标,五年来国内勘探投资超过760亿元,连续探获海上渤中19—6、渤中26—6等七个亿吨级油气田,以及陆上临兴、神府两个千亿立方米大气田。
过去五年,中国海油集团国内海上原油增产量占全国总增量比例超过60%,储量替代率连续五年保持在130%以上。公司始终坚持低成本理念,桶油主要成本控制在30美元以内,保持国内外行业领先水平。
当前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点:一是随着勘探程度不断提高,公司新增储量在深水深层、高温高压、稠油低渗等领域占比日益增加,实现效益规模开发面临较大挑战;二是主力油田进入高含水率、高采出程度阶段,稳产挖潜难度增大;三是近年来,码头锚地航道、海上风电等海洋功能区与海上油气矿权重叠问题日益凸显,用海矛盾协调难度增大。
卢铁忠: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在全球碳约束的大背景下,作为最高效能的清洁型能源,中国“双碳”目标对核能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推测,2030年,中国核电机组数量和装机容量预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的核电大国;到2060年,中国需建成4亿千瓦、约400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届时核电占总发电量比例将接近18%左右,这是当前发达国家的水平。
如今,中国核工业进入了自“两弹一艇”以来最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2022年以来,中国核电机组审批明显提速,两年核准了20台机组,单台机组造价约200亿元,总投资高达约4000亿元,建设期五到六年。目前中国在运、在建的核电装机合计约1亿千瓦,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平衡能源安全与转型
汪东进:随着新冠疫情后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能源消费还将保持刚性增长。从中国的情况看,随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国石油消费量预计在2025年至2030年期间达峰,峰值超过7.5亿吨;天然气消费量预计在2040年左右进入峰值平台期,峰值超过6000亿立方米。
由于中国能源资源禀赋具有“富煤、贫油、少气”等特征,近年来中国原油与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仍分别在70%、40%以上,油气在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支柱和关键地位更加凸显,应持续加大国内油气增储上产力度。
马永生:中国石化集团统筹传统油气、新能源和绿色低碳产业融合发展,正采用多种手段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如氢能、页岩气、地热、光伏等。
2023年,中国石化集团在国内上游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继续加大页岩油气勘探开发与科技攻关,统筹发展光伏、风电、地热、余热等新能源,绿电消费占比达20%;加快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国内首条CCUS百公里百万吨级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建成投运。我们也正锚定“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目标,加大氢能产业链一体化投资布局,聚焦氢能交通和绿氢两大领域。
true
flexible
1
【数据深阅读】构建新的能源体系
https://file.caixin.com/static/mh5/images/prologo.jpg
https://deepview.caixin.com/event/EVENT.000000174.html
https://file.caixin.com/static/mh5/images/prologo.jpg
【数据深阅读】构建新的能源体系
统筹能源安全与转型,是全球谋划能源发展共识的需要;其间寻求平衡亦充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