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数场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圈的活动上,三年未线下聚首的VC(风险投资)和PE(私募股权投资)管理人们聊起“募投管退”,情绪不复过往。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王力行对财新回顾称,他预想的爆发并没有到来。“4月成交意愿变差,5、6月连续两个月宏观数据承压,验证了4月市场的谨慎,此后数月市场慢慢降温。” 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市场的募资、投资和退出三大指标全面下滑。地缘政治影响加剧。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剧变,钱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

募资遇冷

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股权投资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新募集基金数量和资金规模分别为5344只、13521.53亿元,同比下滑2.1%、20.2%。
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新募外币基金57只、募资规模约917.55亿元,同比分别大降45.2%和59.0%。

投资降温

2023年前三季度,私募股权投资6510起、披露交易金额5070.94亿元,同比分别下滑25.9%、31.8%,其中五六成以上投资集中在半导体及电子设备、IT和生物技术/医疗健康等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私募市场过去 10 年最大的风口——移动互联网,几乎失去“吸金”能力。而替代移动互联网的投资新动能尚未出现。

退出艰难

“退出难”是募资难、投资难之外的第三重压力,严重抑制市场投资预期。2023 年前三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发生2251笔退出,同比降35.8%。其中IPO仍是主要退出方式,交易量占比73.3%;融资3437 亿元,下降35.5%。
首发融资额方面,2023年前三季度VC/PE支持的IPO中企融资总额同比下降27.6%;其中,第三季度同环比分别下降49.4%、30.9%。
分板块来看,前三季度科创板和创业板 VC/PE 支持 IPO 总融资规模同比均下降,而北交则同比上升。

跨国机构“拆伙分家”

2023年地缘风险加剧,使得多家跨国投资机构不得不剥离中美投资团队和资产组合,拆伙分家。 “美元基金未来如果继续在国内投资,大多数会在香港或新加坡搭建团队,募资重点也将向东南亚和中东倾斜。”一家一线双币种基金人士说。 2022年融到90亿美元的“年度募资王”红杉中国走在了前面。可即便已宣布拆分,2023年10月, 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还是收到“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的调查函。

北交所成新希望

A股IPO的门槛在加高,科创板已明确企业没有盈利无法IPO,2021年11月开市的北交所成了诸多机构和公司的希望。截至2023年底,北交所已有239家公司上市,总市值近4500亿元。
点击进入CEIC数据库 查看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历史数据
点击进入CEIC数据库 查看北交所市值历史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