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以来,在连续三年行业周期和经济周期均下行的压力之下,猪、禽、水产等养殖全行业亏损,新希望(000876.SZ)在经历了2020年销售过千亿元、盈利49亿元的巅峰之后,不得不转而面对连年亏损的现实,并作出艰难决定——主动修复资产负债表。包括在低迷的市道中,为上市公司旗下的部分产业寻找战略投资者。 这家民企金字招牌,在二代掌门人刘畅与多年培养的职业经理人团队的加持下,能否安然穿越周期?

新希望迎双重挑战

2021年猪价跳水后,新希望一年亏掉近96亿元,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再度分别亏损14.61亿元、38.58亿元,表现逊于牧原股份(002714.SZ)与温氏股份(300498.SZ)。
△点击图片 下载数据
受访的公募基金权益研究总经理指出,新希望行至今日困境,外部猪周期是一方面,同时也暴露出新希望因为介入生猪养殖较晚,管理经验欠缺,能力有所不逮。时任新希望董事长刘畅与总裁张明贵也都坦言,新希望虽然是国内第一的综合农牧企业,但养猪是后来者,处于追赶状态,管理能力难免出现短缺。
从生产模式来看,业内生猪产量最高的牧原股份是全部自繁自养,温氏股份和新希望都属于“公司+农户”和自养模式的混合,其中新希望的自养比重目前控制在三成,温氏股份则大约在五成。
新希望也在力图改掉此前短视的一些问题,不急于寻求反转。“我们现在产能已经够了,不会再着急扩产了,更多是在现有的产能中去做优化。”刘畅称。在经历了高投资深亏后,张明贵表示,2023年新希望的主要精力集中在修复资产负债表,未来希望将负债率降低到60%以下。与此同时,产业方面还要继续收敛、聚焦。 不追求短期业绩,意味着新希望需要准备更多的“存粮”。至2023年三季度末,新希望表内现金约115.96亿元,超过以往,不可谓不足,但短债(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规模高达315.54亿元,现金短债比0.37;同期牧原股份该数值为0.3、温氏股份为0.46。 “尤其在寒冬的情况下,健康的现金流是我们必须要保障的。”但刘畅不敢言年开始下行的这轮猪周期何时能走出谷底,“这次一定会比较长一点,但周期一定会回来。”

新希望断臂救主业

自2006年以来,国内生猪养殖行业已经历了四轮完整的猪周期,每轮周期持续四年左右。随着养殖结构的变化、产能过剩严重以及疫情后消费恢复缓慢等原因,这轮猪周期空前漫长,对于所有猪企都显得尤为难熬。 2021年,新希望亏损超过95.91亿元,几近过去两年的利润之和;2022年亏损14.61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再亏38.58亿元。
新希望上市主体原有饲料、猪产业、禽产业、食品等五大业务板块,至2023年中期,这五大业务各实现营收96.54亿元、58.07亿元、37.98亿元,贡献营收比约为56.37%、15.31%、13.90%、8.36%,海外业务占比约6%。 近期新希望将旗下白羽肉禽类产业控股权出售;将暂时盈利也不佳的食品行业,出售给集团下属公司,剥离出上市公司体内;留在上市公司的三大产业,包括新希望赖以起家、市占率超过53%、利润稳定的饲料行业,目前处于周期底部但未来仍有一定希望的养猪业,以及相关国际业务。 2024年1月8日晚间,新希望披露了白羽肉禽与食品深加工业务引入战略投资者(下称“引战”)的进展,称已收到交易对手中国牧工商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牧集团”)、海南晟宸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海南晟宸”)支付的第一笔股权转让价款。根据此前公告,新希望此次所收到的头期转让款应在21亿元。
新希望在1月8日的机构调研中表示,随着白羽肉禽和食品深加工剥离交易的交割,2024年所有的款项支付完后,大约会为新希望带来20亿—30亿元的资金净流入,降低资产负债率约4个到5个百分点。 此前,在2023年12月15日,新希望连发两份公告,首次披露了与央企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旗下中牧集团、新希望集团下属公司海南晟宸的这两宗交易。中牧集团收购的是新希望子公司山东中新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新食品”)51%的股权,交易总金额27亿元,交易后中牧集团成为中新食品的控股股东。海南晟宸隶属于新希望投资集团,买走的是德阳新希望六和食品有限公司(下称“德阳食品”)67%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德阳食品将从新希望出表,上市公司不再从事食品深加工业务。
新希望内部人士近日在与机构调研中表示,2024年,新希望将在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效率上加强管理,能够产生现金大概10亿至15亿元;除了白羽鸡板块和食品深加工,其他资产出售还将会有落地;提效降费的工作也在继续,可节省约6亿至7亿元。总体而言,几方面预计产生现金流80亿至100亿元左右,加上账面的110亿元货币资金,足够再支撑两年。

猪价寻底 短期难改供应过剩

据财新数据跟进,开年以来,全国猪价呈现连降态势。财新数据收录的搜猪网监测数据显示,瘦肉型肉猪价格较元旦前累计已有近0.64元/公斤的下探,至此再度逼近去年六七月份的低值。
△点击图片 进入财新数据生猪数据库(建议PC web浏览)
全国各地猪价下行至阶段性新低,不过此轮下跌中南北市场呈现一定的分化走势。相对来说,北方地区猪价跌势较缓,尤其是最近两天受抗价情绪的升温,普通散养户及集团化企业认价出栏积极性减弱,供应缩减带动北方猪价企稳小幅反弹,但由于本地消费支撑不足,反弹幅度持续受限。 而南方成为此轮下跌的集中区,尤其是西南及华南此前腌腊较为集中的区域。随着腌腊需求高峰已过,市场对大肥需求明显转差,养殖端出栏恐慌心态较重,中大猪供应相对宽松,加之消费降级餐饮旅游业集中消费减少,市场生鲜猪肉走货持续承压,屠宰企业减量压价普遍。
△点击图片 进入财新数据生猪数据库(建议PC web浏览)
从供给端总量数据看,目前官方能繁母猪数据已经公布至2023年11月,当月存栏量环比下降1.2%,降幅较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按照生猪繁育养殖周期,可推测理论出栏量的时间段为2024年1月至9月。
△点击图片 下载数据
短期来看,市场仍未摆脱供应过剩的状态,冬至后下游需求回落明显,猪价难以有效反弹。虽然机构数据显示1月集团厂出栏量环比将有下滑,但中泰期货分析师朱殿霄认为,考虑到春节前可能存在的供应前置现象,同时目前市场肥猪供应充足、冻品库存偏高,即便市场出现阶段性标猪供应偏紧的状况,猪市行情反弹或也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