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是践行“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的绝对先锋,戈壁滩上一望无际的光伏板宛如“玻璃海”。 但令外界难以想象的是,除夏季丰水期外,青海几乎在其余大部分时间都面临缺电困境,2023年就拿出约70亿元资金外购电,而这类成本最终会摊派给工商业用户。这样的窘境,也是西部多省份的缩影……

青海“弃电”与“缺电”并存

青海是全国绿电样板。目前青海的电源结构中,传统水电装机容量占比超过28%,风电装机接近22%,加上连续四年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的光伏装机(占比43.7%)——光、水、风三类清洁能源总占比超过九成,是中国各省市地区中践行“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的绝对先锋。
△ 点击图片 下载数据
光伏板以几近疯狂的速度在青海生长繁殖。 从2018年到2022年,当地光伏发电装机量五年增长了近1倍;2023年更是在上年1842万千瓦高基数上,又投产了第一批风光大基地中的近千万千瓦;紧接着,700万千瓦第二批风光大基地全面开工,还有第三批1000万千瓦新项目在报批中。
△ 点击图片 下载数据
但令外界难以想象的是,除夏季丰水期外,青海几乎在其余大部分时间都面临缺电困境,“夏丰冬枯、日盈夜亏”现象极为突出,2023年就拿出约70亿元资金外购电,而这类成本最终会摊派给工商业用户。 青海在电力领域存在两大“错配”。首先是“电源结构错配”,主要原因是光伏异军突起,但相应的支撑性电源增长缓慢,极度依赖省份间互济调节;其次是“价值价格错配”。外送电和外购电价格倒挂,导致本省发电企业收益不断下降,电力用户成本不断升高。
△ 点击图片 进入财新数据光伏数据库(建议PC web浏览)

绿电窘境不止青海

事实上,“绿电”大省青海的窘境,是西部多省份的缩影,类似高比例风、光电快速发展带来的连锁反应,业已在新疆、宁夏、甘肃等省份不同程度地显现。 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8.5亿千瓦,同比增长13.6%。其中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约4.1亿千瓦,同比增长17.6%;光伏更是突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约5.6亿千瓦,同比增长49.9%。
△ 点击图片 进入财新数据光伏数据库(建议PC web浏览)
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后,原计划在2030年风电、光伏总装机量达到12亿千瓦,但这一数字在2023年底已突破10亿千瓦。而照此速度,2024年就可以完成2030年的风电、光伏装机目标,整整提前六年。
△ 点击图片 进入财新数据光伏数据库(建议PC web浏览)

光伏大基地“大干快上”

即便光伏大基地项目盈利堪忧,央企仍趋之若鹜,唯恐“踏空”。 除了五大发电集团,其他非电力央企也在抢投青海的新能源。中铝集团旗下青海铝业公司在青海省拥有40万吨电解铝产能,还计划在2024—2025年将集团在云南的10万吨产能指标转移过来,对青海公司进行新旧产能替换,将电解铝总产能提升至50万吨——这一规模的新增产能可以获得投资大型光伏电站的指标,电站投资规模约在20亿元,测算投资回报周期约为16年。

更多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