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茶姬

蜜雪冰城

2025年1月1日,蜜雪冰城第二次递表港交所。2024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实现收入186.60亿元,同比增长21.2%;同期录得净利润34.91亿元,同比增长42.3%。 蜜雪冰城曾于2022年9月冲刺A股IPO,在2023年全面注册制落地之下,存量主板IPO平移至沪深交所受理,蜜雪冰城却并未如期进行平移申报,A股上市进程不了了之,随后转战港交所。 2025年3月3日蜜雪冰城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开市报262港元/股,较招股价202.5港元/股升29.4%。有“雪王”之称的它,在此次香港招股期间,受到热捧,成为现象级IPO。
招股书称,在中国现制饮品行业中,蜜雪冰城是惟一一个拥有超4万家门店的企业,核心品牌“蜜雪冰城”是国内第一大现制茶饮品牌,在东南亚亦是市场排名第一的现制茶饮品牌。 门店数方面,蜜雪冰城已经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和全球最大的现制饮品企业。截至2024年9月30日,蜜雪冰城在全球开出45302家门店。公司在中国内地的门店数为40510家,包括约37000家“蜜雪冰城”门店和超过2900家“幸运咖”门店,其中门店中有57.2%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海外的“蜜雪冰城”门店4800家。 它的商业模式主要为向加盟商售卖原材料,通过自有或三方物流仓储发送至各地门店。截至2023年9月30日前九个月,商品销售收入占其总营收超过九成,设备销售、加盟相关服务收入分别占3.9%、1.8%。

古茗

2025年2月12日,古茗上市首日破发,开盘报10港元/股,随后震荡下跌,最终收报9.3港元/股,跌6.44%。此前奈雪的茶、茶百道也都在上市首日破发。 古茗曾于2024年1月2日递表港交所,但后续一度招股书失效。这个起家于浙江小镇、客单价在10—18元的茶饮品牌,凭借加盟模式在全国开出9000多家门店,门店数仅次于蜜雪冰城,位列行业第二。
一名投资人曾在2022年3月告诉财新,古茗当时的新一轮估值一度达到400—450亿元。但根据古茗招股书,古茗上市前仅2020年融资一次。2022年并未融资。

茶百道

2023年8月15日,成立于四川的茶饮品牌茶百道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上市前两轮融资合计募资9.7亿元,投后估值约175亿元。2024年3月24日,茶百道发布聆讯后资料集,意味着它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成为继奈雪的茶后第二家在港股上市的奶茶公司。 但加盟制奶茶的模式未获港股认可。2024年4月23日,茶百道上市首日破发,开盘价15.74港元/股,盘中一度跌超37%。
茶百道主要采取加盟模式经营。截至2023年8月8日,茶百道在全国共有7117家门店,其中仅6家直营。 更新后的招股资料显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按2023年零售额计,茶百道在中国现制茶饮店市场中排名第三,市场份额达到6.8%。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茶百道在中国共有7927家门店,遍布全国31个省市,实现中国所有省份及各线级城市的全覆盖。2023年,茶百道门店的总零售额达到约169亿元。

沪上阿姨

2024年2月14日,沪上阿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成立于2013年的沪上阿姨主要售卖13-20元的现制茶饮,和古茗、茶百道位于同一价格带。截至2023年9月30日,沪上阿姨已开出7297家门店。据灼识咨询,按照截至2023年9月30日九个月的门店数与GMV计算,沪上阿姨在中国现制茶饮店市场中排名第四。
沪上阿姨的商业模式与茶百道、古茗类似,向加盟商售卖设备及原材料,并收取服务费。沪上阿姨有99.3%的门店为加盟店,截至2023年9月30日,沪上阿姨共有4284名加盟商,其中32.3%的加盟商开设一间或以上门店。同期新开的门店中,有47.3%的门店由老加盟商开设,公司向加盟商销售货物的收入占总收入近八成,加盟服务收入占16.4%。

喜茶

一名喜茶的投资人认为,喜茶品牌溢价的一大体现就是价格引领能力,即能推动行业提价或降价。 喜茶最初的经营方式为直营,并于2022年底开启加盟机制。据其2024年发布的年报,目前在全球有超3200家门店。据品牌发布的《2023年度报告》,2023年喜茶新开出超2300家加盟店,有65%的加盟商开出2家及以上的门店。 目前喜茶并未有上市计划,此前它否认了市场上对它准备赴港上市的传闻。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喜茶定价过高。“喜茶以前的定价给对手留太多空间了。”一家产业基金的消费投资人告诉财新记者,古茗、茶百道等杀到一线城市,这些价位处于10-20元区间的品牌也开始使用鲜奶、鲜果,对喜茶等形成了很大竞争。 2025年2月10日,喜茶发布内部信,表示暂时停止接受事业合伙申请,并表示新的一年要继续坚持“不做低价内卷”。

奈雪的茶

奈雪的茶早在2021年便成功登陆港股,但疫情期间盈利受到较大影响,2022年甚至出现半年销售额几近腰斩的情况。值得一提的是,奈雪的茶上市首日亦破发,当日跌13.54%,此后股价在震荡中下跌。如今其总市值相比上市前340亿港元的估值已极大缩水。

茶饮出海

对于饮品而言,海外市场大多经过“粉冲奶茶”的教育,从中国“卷出来”的鲜果茶、鲜奶茶,以及成熟的加盟模式复刻到海外市场当属“降维打击”。 蜜雪冰城此前的招股书显示,这家中国最大的奶茶公司,在国内的门店数超3.6万家,海外门店数逼近4000家,似乎进一步印证了“蜜雪模式”在海外行得通。 相比于餐厅,奶茶店被认为资产更轻、供应链更简单,但在海外扩张也并不容易。瑞幸咖啡将新加坡视为出海“前哨站”,海外门店全部直营,至今门店数未超过40家;在2023年出海的甜啦啦曾放出“豪言”,计划2024年在印尼开300家店,但至今门店不过50家,其中近40家是加盟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