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似乎正在面临着日本 30 年前的挑战,如房地产市场拐点式调整、银行业规模居于世界前列但资产质量开始异化、政府债务持续攀升乃至可持续性堪忧、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日渐谨慎、物价下跌、经济增速放缓、人口结构开启老龄化进程。诸多相似之处,引得业内频频将中国与30年前的日本做比较。

饱受争议的”挤泡沫“政策

在日本陷入所谓“失去的30年”过程中,日本政所采取的部分政策颇受争议,不乏业内人士推断,这是这些政策,令日本加速进入衰退期。 其中之一便是紧缩的“挤泡沫”政策。上世纪80年代起,日本房地产的泡沫已经吹得越来越大。期间日经 225 指数从1984 年到 1989 年末翻了近两番;土地价格从 1984 年到 1991年接近翻倍,大城市涨得更多。但此时基本面支撑力渐显不足。 为了挤泡沫,终结股价和地价的过快上涨,日本央行开始了货币紧缩,如降低官方贴现率、收紧房地产贷款监管等,挤泡沫政策很快奏效,看日本股市、房价和经济如何遭到重创?

鸵鸟政策和摇摆的货币宽松

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后,大量的银行坏账问题开始浮现,彼时日本政府本想用时间换空间,欲以用5 年时间,来用银行雄厚的财务基础和收益能力来对冲房地产业的损失。所以日本虽开启不良资产处置,但力度和节奏并不够,大银行和地区性银行的不良资产一直通过各种手段隐瞒。由此衍生出衍生大量的“僵尸企业”和“僵尸银行”现象。直到1997 年 7 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让日本危机再度加剧,此后,中小银行倒闭潮、北海道经济瘫痪等接连涌现。 同时,过去 30 年间,日本经济曾多次曙光乍现,几度出现过复苏的苗头,但均被过早收紧宏观政策及内外部冲击打断而持续时间不长。

日本做对了什么?

尽管似乎日本失去了30年,但期间日本仍保持了高度发达的经济体地位且并没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且近年以来,日本似乎正在走出通缩,经济也开始回暖。这中间,日本又做对了什么? “安倍经济学”是日本走向温和复苏的一大关键。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日本房地产价格指数在 1991 年达到最高 182 点,在 2008 年后下滑至 100 点以下,房地产价值缩水了四成多。日本随即陷入长时间的经济衰退和通缩。但安倍晋三 2012 年执政后,开启“安倍经济学”,分别指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于2013年上任的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任职日本央行十年一直秉承“安倍经济学”,卸任后, 2023 年 4 月上任的央行新舵手植田和男仍延续此前的货币政策。 在上述政策持续温和的刺激下,叠加俄乌冲突海外的输入性通胀、疫情期间大规模的财政补贴支出、美联储加息日元贬值等多重因素影响,日本企业经营逐渐换发活力,就业好转、地产回暖、通缩问题也大幅得到缓解、经济增速也自2021年以来开始摆脱疫情扰动。看日本股市、经济复苏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