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过后,2023年的小长假即告全部结束。在这历时八天的“黄金周”,国内旅游出游人数、收入均超过疫情前,创造了今年继“五一”、暑期后的又一个消费小高峰。
不过,“十一”长假的人流只比2019年高出4.1%,也低于“五一”假期19.09%的同期增幅。而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旅游收入增幅始终不及出行人次增幅,且假期消费热度前高后低——机票、酒店都出现了节前涨价、节中跳水的状况——冷却的速度超出市场预期。
人均花费减少
市场对消费降级的担忧,在2023年下半年开始加重。从文旅部数据来看,今年中秋“十一”双节的出游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4.1%,但单日人均花费比疫情前低了近4个百分点。
这与旅游业的普遍感知相符——出游消费更理性了,越来越看重性价比。去哪儿数据显示,今年用户在预订酒店前平均搜索量为15次,比2019年平均增加7次。另据环球旅行调研数据,即使是税后月收入2万元以上的高收入人群,在国内旅行中,经济型酒店仍是其住宿方式的第二选择,第一是商务型酒店。
今年春节过后,海南的高端酒店民宿和免税消费都在降温。复星旅文(01992.HK)旗下的三亚亚特兰蒂斯酒店今年前三季度平均房价2504元,同比下滑了5.8%。
“五一”“十一”期间海南的免税消费额不及2021年高点,增速也赶不上机场的吞吐量增长,说明购物转化率在下降。
与旅游相邻的餐饮行业也面临客单价下滑。以连锁餐饮品牌为例,2023年上半年,呷哺呷哺、海底捞、太二酸菜鱼的客单价分别同比下降了7.44%、5.68%、3.85%。最近,海底捞还在北京试点客单价低数十元的子品牌“嗨捞火锅”,也试图顺应消费降级趋势。
价格上涨的主要是均价在两三百元的经济型酒店。2023年三季度,华住(01179.HK)、锦江酒店(600754.SH)、首旅酒店(600258.SH)旗下酒店均价分别较2019年上涨32.24%、23.30%、21.70%。另据仲量联行数据,中高端、高端、奢华酒店均价仍在恢复路上,分别达2019年的86%、94%、97%。
放眼全年,酒店的入住率并没有恢复到疫情前,收益增加主要靠涨价拉动。三季度,华住、锦江酒店、首旅如家的出租率分别为85.9%、71.67%、71.5%,比2019年同期分别低了1.8、6.8、11.2个百分点。酒店咨询机构STR的数据也显示,今年1—7月,中国内地酒店入住率较2019年同期仍有2%的差距;在房价提升的影响之下,RevPAR(每房收入)指数才得以超过2019年水平。
国内旅游实则单边恢复,出境游和入境游需求仍低迷。据国家移民管理局和文旅部数据,2023年上半年包含了差旅、旅游等需求在内的出入境人数只有2019年同期的48.83%;参加旅行社组团出入境的游客数更是不足2019年十分之一。
10月24日,携程集团CEO孙洁在全球合作伙伴峰会上谈道,国内出入境恢复速度远不及全球入境恢复率的80%。对此,携程将在支付、翻译、酒店等基础设施方面提高入境游的便利性,并定制旅游产品,完善入境游所需的双语环境。
国家民航局数据显示,今年1—9月国际航线旅客运输量1861.0万人,只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33.26%。另据航空管家数据,今年国际航班执飞量逐月恢复,1月只有2019年同期的8.13%,10月增至53.05%。
2023年三季度,国际航班恢复提速,让持有大量宽体机的三大航司终于扭亏。中国国航(601111.SH)、南方航空(600029.SH)、中国东航(600115.SH)三季度分别实现净利润42.42亿、41.95亿、36.42亿元,同期国际航线客运运力投入分别同比增加了936.3%、580.07%和1346.34%。但上半年仍然亏损,导致三大航司在今年前三季度累计仍亏损4.96亿元。
true
flexible
1
【数据深阅读】旅游消费降级面面观
https://file.caixin.com/static/mh5/images/prologo.jpg
https://deepview.caixin.com/event/EVENT.000000110.html
https://file.caixin.com/static/mh5/images/prologo.jpg
【数据深阅读】旅游消费降级面面观
酒店、免税、航司等如何应对降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