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2023年增长5.2%

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持续显效,国内经济持续修复,2023年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全年GDP增速录得5.2%,完成年初目标。 在2023年实现增长目标后,目前市场对2024年经济增速目标的预期多在5%左右的较高水平,2023年12月举行的政治局会议定调巩固了这一判断。
(△ 点击图片 下载数据)

就业:青年失业率重新发布

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录得5.1%,较此前维持了三个月的5%增速微升,为 2021年12月以来次低水平,低于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5.2%,表明目前就业形势相对稳定。 除了在7月毕业季小幅反弹,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这一指标自2023年2月起总体呈现企稳、下降趋势。全年平均值录得5.2%,较2022年下降0.4个百分点。 2023年7月起暂停公布的青年调查失业率,12月重新发布。2023年12月,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25—29岁、30—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分别录得14.9%、6.1%、3.9%。
(△ 点击图片 下载数据)

人口:出生率下降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3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0967亿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是连续第二年下降。 2023年出生人口902万人,较2022年下降5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39‰,低于2022年的6.77‰;死亡人口111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87‰,高于2022年的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
(△ 点击图片 下载数据)

地产:低开工、高竣工

202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经营数据延续“低开工、高竣工”的严峻趋势。年内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累计同比降幅持续扩大,反映到面积上,房屋和住宅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数据跌幅也在同步扩大。 与多项数据指标走势相反的是房屋竣工面积,年内累计同比一直保持高增。这样的指标走势映射出房企在“保交楼”政策要求下,持续累积竣工面积。
(△ 点击图片 下载数据)

CPI:通缩之论

2023年3月以来,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持续低于市场预期。尤其是6月以来,CPI同比持平或下降、PPI同比降幅一度扩大,加剧了市场对通缩的担忧。国家统计局、央行曾数次解读,指出价格低位运行状况会得到改善,中国经济不存在通缩。
(△ 点击图片 下载数据)

财新中国PMI

1月2日公布的2023年12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录得50.8,高于上月0.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2023年全年,该指标最高点出现在2月(51.6),最低点为1月和7月(均为49.2)。 服务业方面,1月4日公布的2023年12月财新中国服务业PMI录得52.9,较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为近五个月来最高。2023年全年12个月,财新中国服务业PMI均位于扩张区间,显示服务业景气度持续修复。
(△ 点击图片 下载数据)

A股:从3400点到2900点

2023年A股“开门红”,5月上证指数( 000001.SH )一度接近3400点。但大盘下半年震荡走跌,四季度一度跌穿2900点。在连续反弹3日后,2023年最后一个交易日(12月29日),沪指报收2975点,年内累计下跌3.7%。
(△ 点击图片 下载数据)

出口:“新三样”猛增

2023年全年累计,以美元计出口同比下降4.6%,较2022年回落11.6个百分点,为2017年以来最低;进口同比下降5.5%,低于2022年6.6个百分点;全年累计贸易顺差录得8232.2亿美元,为历史次高,仅低于2022年。 外贸中的亮点是“新三样”——即电动车、太阳能电池和锂电池的出口增长显著。
(△ 点击图片 下载数据)

旅游:复苏热中有冷

2023年的长短假期,都伴随着“旅游热”的刷屏。历时八天的“黄金周”里,国内旅游出游人数、收入均超过疫情前,创造了继“五一”、暑期后的又一个消费小高峰。不过,“十一”长假的人流只比2019年高出4.1%,也低于“五一”假期19.09%的同期增幅。 “出行热”的背后也暗藏游人捂紧钱包、“消费降级”的问题。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收入累计3.69万亿元,恢复至2019年的85%。
(△ 点击图片 下载数据)

外部:美联储加息放缓

外部市场也影响着国内经济形势。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于2022年3月开启,已11次提高利率以应对该国通胀飙升。自2023年9月下旬的议息会议以来,美联储已经连续3次决定维持利率水平不变。目前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区间为5.25%—5.5%,达22年来最高。 12月议息会议后发布的声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还明确表态道,加息周期进入尾声,对降息的讨论已经启动。这一消息刺激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跌、美股上涨、金价飙升、美元指数跌破103关口、人民币汇率大幅拉升。